中國能建積極推進交通與能源雙向奔赴、逐綠而行
中國能建積極推進交通與能源雙向奔赴、逐綠而行

文章來源: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4-09-25
9月22日,中國能建在第十六屆國際交通技術與設備展覽會上發布電化運河解決方案,描摹了千年大運河煥發新生機、內河航運揚綠帆、交通與能源雙向奔赴的嶄新圖景。
中國能建在交能融合領域提出了一攬子系統解決方案,成功打造一批示范性項目,為推動全球交通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貢獻了智慧與力量。
引領交能融合發展新航向
2023年5月,中國能建發布《交能融合一體化解決方案》,方案結合技術研究與工程實踐,總結交通行業面臨的“供電難”“偽低碳”兩個突出現實問題,結合能源體系“供給、輸送、存儲、利用”與交通行業“建管養運”,提出了五位一體的交能融合一體化。
在進行了諸多交能融合的探索實踐后,今年9月,中國能建一次性“打捆”發布電化運河、電動化公路、綠色機場、生物質可持續燃料、電制可持續燃料解等5個細分領域的一體化解決方案,進一步明確了助力解決交通行業“供電難”“偽低碳”兩大問題的具體路徑,助力我國交通與能源行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構建交能融合領域新生態
在實現“雙碳”目標和加快建設交通強國背景下,交通與能源融合探索和實踐,已經蓬勃展開。
中國能建全力打通交通基礎設施、交通工具、交通供能“三大行業生態”,加快建立健全交通綠色低碳化、智慧化、一體化的大生態大融合體系。整合優勢資源,制定統一的標準規范,是中國能建推動交能融合快速發展的具體實踐。
去年5月,中國能建牽頭成立了中國公路學會交通與能源融合發展工作委員會,有效整合了產學研優勢資源,成為交能融合發展的高端智庫,為產業的發展建言獻策,貢獻智慧和力量。
去年12月,在中國交通運輸協會主辦的“交通運輸行業未來發展趨勢研討會”上,中國能建公開發布了全國首個《高速公路交能融合標準體系》,填補了交能融合領域標準體系架構的空白。中國能建深度參與《高速公路路域光伏施工技術指南》等5項標準的編制,為交能融合行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拓展交能融合應用新場景
種好試驗田,孕育先機。去年5月10日,中國能建投資建設的我國首個全路域交能融合示范項目——棗菏高速公路交能融合(源網荷儲一體化)示范工程首段投運,交能融合發展從理念變為現實,并于今年入選國家能源局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典型案例。投運一周年之際,棗菏項目工程路域光伏累計發電近2000萬度,節約標煤5800余噸,減排二氧化碳約1.6萬噸,減排效果明顯。
綠色公路、綠色港口、綠色航道、綠色船舶、綠色機場遍地開花,中國能建成功打造了一批戰略性、引領性、示范性項目,成為具有能建特色新質生產力的創新成果、典型案例與產品品牌。
——高速公路領域
積極推動長三角、珠三角、甘肅、河南、遼寧、新疆等多個跨省和省域交能融合一體化規劃和示范項目。在國家重點項目獨庫高速公路策劃通過永臨結合的新能源設施,實現離網、高寒地區新建高速公路的全生命周期綠色供能,在京津塘高速公路項目策劃利用主體工程改擴建契機,一體化設計建設清潔能源與交通電氣化基礎設施。
——內河沿海航運領域
與中遠海運、招商集團等合資成立的綠水新航公司,推動長江等流域航運電動化;與大宗商品運輸企業合作推動西江流域船舶電動化;與交通部國際中心、船級社等共同推進電化京杭大運河,一系列舉措加快了航運產業的綠色轉型,也極大地推動海工裝備與船舶、高端制造、復合材料、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產業發展。
——遠洋航運和航空領域
聚焦綠色氫氨醇油制備環節,規劃投資建設遼寧松原、黑龍江雙鴨山等生產基地;全面整合資源與力量,合力打通制備、儲運、加注、應用全產業鏈;開展生物質氣化制綠色可持續燃料的關鍵技術試驗,著力推動可持續燃料廣泛應用于航運業。
——交通樞紐綜合能源領域
承擔了山東煙臺港綠色能源方案,規劃建設了寧波梅山港、長沙黃花機場等多個綜合交通樞紐綜合能源系統工程。
【責任編輯:張宇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