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發布時間:2024-09-25
初秋,微風輕拂。陽光下,一叢叢超級蘆竹隨風起舞,一輛輛橘紅色貨車拖著煤渣罩著頂棚有序通過噴淋區,灰渣石膏堆放區穿著綠色“防塵衣”,光伏區域正在緊鑼密鼓削峰推平。昔日一片荒蕪、荊棘滿地的貯灰場,一改黑乎乎灰蒙蒙的舊形象。超級蘆竹與野生蒿草、灰菜等多種植物競相生長,成為了國家能源集團湖北荊門公司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荊門公司熊家窩儲灰場種植的超級蘆竹
天上藍天白云,地上滿目植綠,熊家窩這個曾經堆滿粉煤灰、被周邊居民投訴最多的“重災區”,經過多年科學治理和規劃,一下子變成了“香餑餑”,成為荊門公司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的一個縮影,翻開了生態修復與資源化利用“最美花園工廠”的新篇章。
群策群力 灰場迎來“一鍵變藍天”
熊家窩儲灰場于1983年建成投入運行,至今已有40余年,是該公司二期工程重要貯灰設施,總面積54萬平方米,儲灰能力538萬立方米。灰場距公司廠區約2千米,由于灰場建設時間久遠,加上經濟建設快速發展,灰場周邊早已由農村變成了市區,因此,灰場固排物堆放環境保護備受公司和地方有關部門關注。
熊家窩灰場開展A山體整治
歷來灰場里最讓人頭疼的是“龍卷灰”。尤其是秋季天干物燥,粉煤灰經過烈日暴曬與大風的侵擾使得空氣中彌漫著濃重的灰塵,刮一陣風就能帶來大面積揚塵,嚴重影響到周邊環境和人員身體健康。對此,該公司將灰壩整治工作列入精益管理重點SGA項目,嚴格按照防揚散、防流失、防滲透的三防要求,積極落實省市環保新政新規要求,實施“洗輪機和回水循環系統未啟動,嚴禁開票”的環保禁令;設立了風力過大等影響環保售灰的應急“熔斷”機制;制定了未加蓋油布、不規范加蓋油布以及超重或影響環保的車輛堅決不放行等相關制度。先后實施了無人值守回水泵房系統改造,實現灰場正常滲濾液100%回收,回收水用于噴灑抑塵;對灰場取灰作業面進行修整、規劃和功能分區,形成綠化區、開采區和禁采區,增加永久綠化區約15萬平方米、禁采區覆土約2萬平方米并完成植草復綠、開采區完成覆蓋抑塵網約4.5萬平方米臨時遮蓋措施;種植大量適合在灰場生長的狗牙根、黑麥草和夾竹桃等植被,并定期組織清理排水溝渠。
“我記得是2020年冬天,我們攻堅小分隊僅用20天時間,就完成熊家窩灰庫車輛沖洗裝置,車輛一過來,前后左右噴淋水一沖,輪胎干干凈凈,這所有的沖洗水采用廢水循環,真正實現‘車過不揚塵’和以廢治廢。”時任設管部技術員張成回憶起來,還是滿滿自豪。
與此同時,公司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將多維度立體化噴淋抑塵系統正式投入運行,全方位敷設防塵網遮蓋,移動式霧炮機、播撒草籽、草皮栽植、年年“植樹正當時”……十八般武藝齊上陣,硬是將灰土堆變成了“綠沙洲”,空氣變得清新起來,曾經粉塵滿天飛的灰場重回“藍天白云”時代。
隨著公司“把百姓心聲放在心上,把綜合治理體現在行動上,讓長效機制根植于制度上”一系列有力舉措,熊家窩上方變成了“荊門藍”,周圍百姓“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歷史一去不復返,幾十年來從未發生任何環保相關事件,實現了周邊居民“零投訴”和執法單位“零罰單”的環保雙零目標。
邊種邊干 灰場化身“蘆竹試驗田”
自2008年起,公司原一期二期工程關停拆除,停止了濕灰排放。三期兩臺60萬機組除灰系統采用干除干排方式,設計以灰渣綜合利用為主。隨著市場經濟發展以及綜合利用政策支持,灰渣在灰場貯存量急劇減少,需求單位直接從工廠用汽車運走,變成了源源不斷的“黃金白銀”流入企業。截至2023年12月,95%灰場儲量已被綜合利用,僅剩下27萬噸,熊家窩隨即變成了公司“事故應急灰場”。
“窩窩”一下子空了,一時間,如何利用好這個空地做出一篇好文章,成為公司決策層思考的一個重大問題。
2023年12月,公司成立專班,在國內“東奔西走”,進行了廣泛調研,多次組織外委設計公司進行現場踏勘。2024年4月,經過反復論證和優化設計方案,出臺了可行性極強的《項目建議書》,確立了“生態修復和資源化利用”主方向,將灰場劃分為“光伏項目區”“灰渣石膏儲存區”“蘆竹種植區”三大區域,旨在最大限度利用好灰場閑置土地區域。
一直以來,生物質能真正擁有“零碳排”基因,同時可以把能源“從遠方來”變成“身邊取”,實現農業廢棄物“變廢為寶”,是實現“碳中和”的重要手段。因此2013年荊門公司敢于“吃螃蟹”,成為集團在湖北區域內唯一具有燃煤耦合生物質發電項目的企業。公司兩臺生物質氣化爐設計燃料為氣化稻殼,可市場稻殼經常“又貴又少”,2023年為了突破“發展瓶頸”,公司通過大量走訪調研和多次試驗改進,終于實現了生物質燃料多元化。
因蘆竹熱值超過4000大卡,還具有自營養性能、耐瘠薄和強大的固氮能力,能夠在惡劣環境中頑強生長。通過自種,不僅可以解決企業氣化爐燃料的長期穩定供應問題,保證價格相對穩定,破碎后還可以制成顆粒與燃煤直接摻燒,在煤價高時替代部分煤炭。于是,結合空蕩蕩的灰場,“在灰壩里試種蘆竹”立馬成了公司上下關心的大事。
超級蘆竹種植項目,牽涉到企業未來發展方向。該公司領導帶隊走訪多家生物科技公司及農業企業,深入考察種植基地,全面了解其生長特性及種植技術,并精心編制了《灰場超級蘆竹種植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茁壯生長的超級蘆竹
4月7日,經過細致測算、多家比對種苗、場地覆土、澆灌布管等精心準備,土壤環境已完全符合超級蘆竹的生長需求,熊家窩灰場10畝超級蘆竹種植工程正式拉開帷幕。“蘆竹種植不僅是灰壩生態修復重要一環,也是實現灰場資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徑,我們要以高標準嚴要求,將灰壩做成省級‘生態修復類新能源示范項目’!”公司董事長竇鴻斌在種植現場提出明確目標。
8月28日,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國家林草局、長江科學院專家一行來到了灰壩,站在生機盎然的蘆竹區域,對公司生物質發電技術應用和取得的成效給予了高度評價,同時對大規模種植蘆竹、打造發電+項目和堅持綠色發展提出了許多指導性意見。目前,公司正在當地尋地試種,探索逐步形成規模化種植。
速戰速決 灰場插上“光伏藍板板”
9月5日,“熊家窩灰場地面分布式光伏項目正式獲得行政備案”這道喜訊傳來,全廠上下歡欣鼓舞。
早在2022年3月2日,廠內光伏支架第一根立柱穩穩豎起來,至此荊門公司綠色轉型發展步入了“高鐵軌道”,截至目前企業所建光伏電站累計發電107658萬千瓦時……這些數據無聲證實了在綠色轉型發展路上,荊門公司從來沒有停下腳步。
該公司掇刀蔡院光伏電站一景
6月11日,該公司成立了8個發展項目建設專項工作小組,其中熊家窩灰場29.8兆瓦光伏項目就在其中。盡管有了多次在荒山坡地上建設光伏的經驗,但在這片高低不平的貧瘠土地上,再次建設光伏項目,對于荊門人來說也是個挑戰,但大家伙都沒有退縮,打定主意要“速戰速決”。
為了盡快創造出平整寬闊的項目基地,6月下旬公司迅速制定了灰場A山體削峰平整周密計劃,嚴格控制開挖面積,優化作業流程,對灰場內A山體進行開挖清表取灰作業。為控制清表產生的揚塵,工作流程采取了清表-噴水-裝車逐步推進方式,每一個環節都緊密相連,形成了一條高效運轉的工作鏈。經過加班加點和一個多月的努力,完成了山體清表量約500方,挖掘裝車銷售有價值濕粉煤灰205車,計7366噸,銷售收入稅后26萬元,后期又經裝載機平整與碾壓,原山體區域變成了一片約2000平方米的平整場地,為即將開工建設的灰場新能源光伏項目既掃清了障礙,實現了項目建設與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在一手抓“平地”的同時,公司還一手抓“備案”。由于近期地面分布式光伏項目的政策收緊,行政審批局要求征詢七個部門的意見,項目一度陷入停滯狀態。面對這一挑戰,公司始終堅守集團公司加快推進光伏產業發展的決策部署,按照“分布式與集中式并重,新建項目與并購項目共進”的原則,認真分析了省內政策要求和“十四五”規劃方案。在公司主要領導的多次拜訪和區政府組織協調的多方努力下,灰場29.8兆瓦地面分布式光伏項目最終實現了行政備案批復。這一項目實施將實現空置區域的清潔能源深度開發利用該項目25年預計總發電量約為68010萬千瓦時,年均發電量2720.4萬千瓦時。
國家能源集團湖北荊門公司全景
隨著時代發展和企業綜合能源利用,熊家窩灰壩由單一的“渣渣地”,變成了褐色粉煤灰、綠色燃料生長地、藍色清潔能源“環保三色地”,頓時煥發出一股股濃郁的蔥綠活力。當前,該公司還同步規劃進行生態綜合治理,在灰壩周邊建設全封閉式環形道路,四周設置隔離防護林帶因地制宜配置一年四季色彩富有變化“彩帶”植物,創造優美清新的工作環境,將熊家窩灰場真正打造成“生態修復示范區”,為企業綜合能源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責任編輯:張宇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