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綠色之筆繪就礦山高質量發展生態畫卷
執綠色之筆繪就礦山高質量發展生態畫卷

文章來源:中國鐵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4-10-10
群山連綿,層巒疊嶂,走進位于小興安嶺腹地的中國鐵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下屬的伊春鹿鳴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鹿鳴礦業),目光所及一片綠意盎然。
抬眼凝望,兩只野生狍子悄悄溜進尾礦庫截滲壩區域,它們一步三回頭,小心翼翼地在溪邊飲水,這一幕與藍天白云和綠水青山交相輝映,共同繪就出一幅山清水秀、天藍地綠、業興人和的生態發展美麗畫卷。
青山滿目,鋪展盎然“生態綠”
為了修復采礦對當地生態造成的擾動,鹿鳴礦業科學規劃設計,積極開展礦山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扎實推進礦山邊開采、邊治理工作,爭取以最小的影響獲取最大的資源。
礦山生態修復,源頭在規劃、關鍵在設計、難點在邊坡,重點在施工,輔助在養護,成敗在管理。該公司依據“覆土復墾+復綠養護”的總體思路,精心規劃土地復墾綠化區域,因地制宜,科學布局,對排土場、尾礦等工業場地全方位開展生態修復工作。
裸露的邊坡不僅景觀效果差且存在安全隱患,可能造成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為了更好地落實生態修復工作,該公司采取“掛網噴播”施工方法,用錨釘將三維網覆蓋包裹在所需防護坡面上,通過高壓噴槍將配制好的草籽均勻噴射到土壤表面,等到了春天,這里就會長出綠油油的草皮,整個坡面就像被披上了“綠色掛毯”。
鹿鳴礦業尾礦庫疊翠亭
據了解,截至2024年上半年,該公司累計完成排土場、尾礦庫壩體覆土近27萬立方米,在尾礦庫、表土堆場播草40多公頃,排土場種植樹木14萬棵,礦山道路兩側綠化的平整場地近1萬平方米、種植土回(換)填3000多立方米、鋪種草皮9000多平方米……該公司在礦區周邊設置了4臺戶外揚塵及環境在線監測系統,對周邊環境進行24小時不間斷監測,其中空氣中負氧離子平均達到4000-6000個/立方米,夏季最高峰值平均可達8000-10000個/立方米,有時天氣晴朗時瞬間每平方米可達幾萬個,讓礦區成了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
在鹿鳴礦業尾礦庫截滲壩區域活動的野生袍子
近兩年礦山來了許多“新居民”,綠頭鴨、黑翅長腳鷸等珍惜水鳥在尾礦庫荷花池自由自在地覓食,甚至還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骨頂雞,野生狍子來到截滲壩區域活動”。
變廢為寶,打通綠色循環產業鏈
堆積如山的尾礦庫廢料不僅占用大量土地資源,而且還存在一定的生態風險,這個問題已經成為所有礦山企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制約。如何打破瓶頸?
鹿鳴礦業給出的答案是:以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為牽引,打通礦業綠色發展循環產業鏈。
幾年來,該公司堅持以“綠”生“金”,積極構建綠色循環經濟產業格局,他們與國內知名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對尾礦廢料再利用進行了研究探索,目前已獲得多項技術突破。
2023年8月,在哈爾濱舉辦的第六屆中國國際新材料產業博覽會上,該公司作為唯一礦山企業,帶來多款礦山尾料“變廢為寶”新樣品。這些令人矚目的新產品,全部是以鉬礦尾礦砂為原料或填充料,涵蓋了生產微粉、建筑輕質隔墻板、微晶石板、包裝填充物、肥料或土壤改良劑等多個領域,吸引了眾多參觀者駐足垂詢。
目前,該公司成立重點課題攻關組,與中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單位合作繼續研發尾礦資源再利用新產品,以高起點、高標準推動尾礦資源綜合利用發展,打造綠色生態礦區,推動循環經濟,實現生態環保與效益提升一體化推進。
節能減排,唱響低碳主旋“綠”
礦山企業作為一種特殊的生產型企業,其高耗能、高排放的特點尤為突出,如何實現最大限度的節能減排,已成為每個礦山企業都必須認真思考和積極應對的重要課題。
鹿鳴礦業選礦廠
走進鹿鳴礦業選礦廠,節能、環保的元素隨處可見。在廠區內,可再生能源路燈取代了傳統的電力照明路燈,展現出了綠色能源的應用成果;而在磨礦車間里,節能電機技術改造、能源系統優化、空壓系統優化等一系列企業能效綜合提升項目正在有條不紊地扎實推進,他們對電耗、鋼球、藥劑及輔材消耗等情況進行著嚴格把控,使得設備運轉率不斷得到提升。
2020年9月,該公司立即展開“雙碳”培訓,邀請有關專家走進生產一線,協助他們從目標路徑、節點控制等方面做好頂層設計,抓緊采集產業鏈的能耗數據,摸清“碳排放家底”。2022年,鹿鳴礦業綠色示范工程以評分排名第一進入黑龍江省綠色礦山儲備庫,獲批黑龍江省首批省級(非煤)智能礦山認定,并入選自然資源部《智能礦山建設規范》標準示范貫標試點單位。
該公司將利用科技手段,精準核算礦石生產碳足跡,加快綠色低碳清潔生產工藝技術攻關,積極構建基于全局感知和人工智能的全流程碳耗管控平臺,讓采、選、尾的每一條生產鏈“綠”意更濃。
【責任編輯:張宇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