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征程】鞍鋼:75年鍛造“一爐好鋼”
【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征程】鞍鋼:75年鍛造“一爐好鋼”

文章來源:鞍鋼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4-10-11
編者按 歲月鐫刻榮光,奮斗成就夢想。新中國成立75年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成功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從一窮二白發展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書寫了人類發展史上的偉大奇跡。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接續奮斗、砥礪前行,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
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國資央企篳路藍縷、砥礪奮進,在推動國家經濟發展、保障國家安全、引領科技創新、履行社會責任等方面取得了驕人成就。國資委網站推出“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征程”系列報道,獻禮新中國成立75周年,敬請關注。
如果只選一座大廠,能夠代表遼寧,那應該是鞍鋼。從“三大工程”奠基,到擔當國家重大項目“主心骨”,鞍鋼用七十五載奮進,詮釋了何謂國之脊梁。
國家需要什么,鞍鋼就生產什么,用75年鍛造“一爐好鋼”。
一城一廠
鞍山,被譽為“鋼都”,因鋼而立、因鋼而興,整座城市散發著濃郁的工業氣息。
金秋九月,藍天白云相映,駕車駛入鞍山市區,行至五一立交橋上,便可遠眺鞍鋼壯觀的廠區和林立的廠房,仿佛連片的鋼鐵森林。
“大廠之‘大’,鞍鋼面貌、鞍鋼歷史,最有代表性。”走在鞍鋼廠區內,職工智春山如數家珍,“曾經鞍鋼廠區面積占鞍山市區面積的1/3還多,鞍山也是依鞍鋼而建。讓人有種‘廠在城內,城在廠中’的感覺。”
來到制鋼車間,一對師徒正在對話。
“師傅,您看今天這爐鋼煉得咋樣?”段興宇一邊擦著汗,一邊大聲問道。
韓師傅抬眼看了看通紅的鋼水,同樣大聲地回應說:“錯不了,這溫度控制得正好,肯定是一爐好鋼?!?/p>
一股鋼水從煉鋼爐涌入鋼水罐,被澆鑄成一塊塊鋼錠。智春山說:“現在都是智能化生產,可以對煉鋼工藝做精準把控。早年煉鋼,可沒有這么‘容易’!”
智春山的父親智育民在新中國成立初期被選調到鞍鋼工作。彼時,黨中央發出全國支援鞍鋼的號召,有近2萬名干部、技術人員、大中專畢業生和各類技工響應號召從祖國各地奔赴而來。智育民便是其中之一。
“鞍山剛解放的時候,鞍鋼可以說是千瘡百孔?!敝谴荷秸f,鞍鋼恢復生產的故事,其實早在1948年便已開始。
1948年2月19日,一個春寒料峭的日子。遼南地委書記兼軍分區政委楊春茂進駐鞍山的第一個任務就是保護好鞍鋼,安置好工程技術人員。他在回憶文章中寫道:“解放鞍山前,特意了解了鞍鋼的基本情況,包括生產規模、工人數量、機器設備等?!?/p>
面對遭到嚴重破壞的鞍鋼,第一代鞍鋼人沒有絲毫退縮。通過開展獻交器材運動,解決了缺少設備器材的問題。僅僅40多天的時間,全市便獻交器材1123種21萬余件,其中鞍鋼職工獻交器材5.2萬余件。通過廣泛的思想動員,留住了新中國成立前在鞍鋼工作的技術工人400余人。
正式開工前,鞍鋼完成了兩個“第一”。
1949年4月25日,第一煉鋼廠2號平爐首次出鋼。
1949年6月27日,煉鐵廠修復后的2號高爐提前1個月零3天流出了第一爐鐵水。
這也意味著鞍鋼這個鋼鐵聯合企業采礦、選礦、煉鐵、煉鋼、初軋、成材整個生產系統的形成。
鞍鋼已經具備全面開工生產的條件。
“咱們工人有力量,嘿!咱們工人有力量??”1949年7月9日,鞍鋼2萬多職工齊聚在“大白樓”(鞍鋼機關辦公大樓)廣場上,他們手中的紅旗隨風飄揚,他們的歌聲此起彼伏,盛大的“鞍鋼開工典禮慶祝大會”召開。
這是令鞍鋼人永遠難忘的日子,也是值得每個鞍鋼人自豪的日子。這一天標志著新中國第一個大型鋼鐵聯合企業正式開工,也預示著新中國踏上了鋼鐵工業化之路。
頭號工程
展柜里,數份印著鮮紅的“絕密”二字的文件折疊著,展品說明一欄寫著“‘三大工程’設計圖紙和相關資料”,這里展陳的是被載入共和國史冊的鞍鋼“三大工程”。
“這里的圖紙只是‘三大工程’相關資料的冰山一角,當年共有42名蘇聯設計院的專家專程前來,先收集了2763張圖紙、資料85冊。回國后用一年多的時間編制出《恢復和改造鞍鋼總體規劃初步設計書》。1952年10月12日交付鞍鋼的時候,改擴建總體初步設計書多達120卷。據統計,鞍鋼共收到‘三大工程’的設計圖紙和資料重達6.5噸,全部鋪開占地十幾畝?!敝谴荷秸f。
為把鞍鋼建設成為一個先進的鋼鐵大型企業,“一五”時期,鞍鋼建成了現代化大型軋鋼廠、無縫鋼管廠和煉鐵廠的七號高爐,被稱為鞍鋼的“三大工程”?!斑@是一項宏偉的建設計劃,中國鋼鐵工業的序幕就此拉開。”智春山說。
如今,在鞍鋼還能尋得到“三大工程”的蹤跡。
2020年成立的鞍鋼股份大型總廠由鞍鋼“三大工程”中的大型軋鋼廠和無縫鋼管廠整合重組而成。大型總廠無縫鋼管廠擁有1條熱軋生產線和1條管加工生產線。煉鐵總廠七號高爐經過兩次大修改造,在歷史上曾經發揮過重要作用,是鞍鋼集團乃至全國煉鐵行業中最長壽的大型高爐之一。
“‘三大工程’的每一項都涉及了鋼鐵生產的核心環節,是從一張藍圖創造出的新中國工業建設史上的奇跡,是鞍鋼一座不朽的豐碑?!敝谴荷秸Z氣鏗鏘地說。
鋼鐵脊梁
鞍鋼博物館“品牌鞍鋼”展廳里靜靜地陳列著幾個銹跡斑斑的老零件,它們被鞍鋼人稱為“爭氣鋼”。這是從南京長江大橋檢修拆換下來的幾段鋼材,它們記錄著鞍鋼生產優質橋梁鋼的光榮歷史,也見證了鞍鋼成為新中國第一家生產橋梁鋼的鋼鐵企業。
1956年,新中國決定建設南京長江大橋。當時,國家還沒有一家鋼鐵企業能夠生產出符合大橋建設要求的鋼材。這個重任又落在了鞍鋼身上?!叭蝿战酉聛砹?,面對困難就要一個一個地解決?!?時任半連軋廠副廠長兼總工程師楊方泰曾這樣說。研發團隊從煉鋼、初軋到半連軋各個環節上進行無數次試驗,終于摸索出一套符合國家建設要求的橋梁板生產工藝,生產出了6.6萬噸優質橋梁用鋼材,建成了舉世矚目的南京長江大橋。
從那時開始,中國橋梁史上眾多標志性工程都鐫刻下“鞍鋼制造”的印記。如今,“爭氣鋼”的后輩們也已經登上了更為廣闊的舞臺,成為港珠澳大橋、滬通長江大橋、虎門二橋、蕪湖長江公路二橋、鴨綠江橋等重點項目的“主心骨”。
“可以說,鞍鋼從廢墟上站起來的那一刻,肩膀上就擔負起建設共和國工業的重任——國家需要什么,鞍鋼就生產什么?!卑吧戒撹F集團負責人自豪地說。
進入新時代,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鞍鋼緊跟時代腳步,不斷突破科研瓶頸,解決了數個“卡脖子”難題。從“神舟”上天到“蛟龍”入海,從中國標準動車組“復興號”到海上開采可燃冰鉆井平臺“藍鯨1號”,從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到國之利器“遼寧艦”,鞍鋼將繼續以“鋼鐵長子”大國之材,挺起“大國重器”的鋼鐵脊梁。
鞍鋼博物館展廳結尾處的一面墻上,羅列著鞍鋼創造的新中國歷史上的數個第一:第一爐鋼水、第一爐鐵水、第一爐焦炭、第一根無縫鋼管、第一卷帶鋼卷??
在新中國75年的工業化建設進程中,鞍鋼從未缺席。
【責任編輯:張宇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