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征程】中廣核:我為共和國核電工業發展作貢獻
【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征程】中廣核:我為共和國核電工業發展作貢獻

文章來源: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4-10-12
編者按 歲月鐫刻榮光,奮斗成就夢想。新中國成立75年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成功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從一窮二白發展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書寫了人類發展史上的偉大奇跡。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接續奮斗、砥礪前行,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
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國資央企篳路藍縷、砥礪奮進,在推動國家經濟發展、保障國家安全、引領科技創新、履行社會責任等方面取得了驕人成就。國資委網站推出“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征程”系列報道,獻禮新中國成立75周年,敬請關注。
中國廣核集團從大亞灣起步,從引進、消化、吸收到再創新,從一個基地到多個基地,從廣東走向全國,逐步發展成以核能為特色的大型能源央企,成為我國清潔能源發展的主力軍,為我國能源保障和核能事業的發展作出重大貢獻。一張張新舊照片的對比,不僅展示了中廣核光輝發展歷程,也讓我們看到我國核電工業的不斷進步和發展。
核電站穹頂吊裝
大亞灣核電建設時期,受限于起重設備的吊裝能力(500噸起重機),國內外核電站穹頂一般采用分片吊裝方式,要經過地面組裝、吊裝就位、高空對接拼接等幾個步驟,組對困難,高空作業多,施工不便。
隨著起重吊裝裝備和技術的發展,嶺澳時期已經實現穹頂整體吊裝(使用680噸起重機),避免了高空拼接,提高了安全性和施工質量。
現在中廣核已經普遍應用2000噸以上的履帶吊吊裝穹頂,穹頂重量更大,吊得更遠,同時,采用三維模擬測量技術提前核實穹頂與環吊的干涉情況,采用有限元分析軟件計算受力及變形等,施工更加安全、平穩,中廣核陸豐核電項目5號機組穹頂吊裝耗時僅1小時8分鐘。
除了穹頂整體吊裝之外,起重吊裝裝備和技術的進步,還實現了大規模模塊化吊裝,通過工廠化預制、模塊化吊裝,將流水工序改變為平行工序,改變了核電站建造邏輯,可以提升安全性,優化建造工期。目前5000噸-7000噸新型起重設備已經在研究中,未來逐漸應用于核電項目,將為更大規模的模塊化施工提供支持,為核電建造帶來了革命性變化。
1989年,中廣核廣東大亞灣核電站1號機組穹頂吊裝
2024年,“華龍一號”中廣核廣東陸豐核電站5號機組穹頂吊裝,耗時僅1小時8分鐘
核電站主控室
1994年,大亞灣核電站順利投產商運。位于其主控室內的是向操縱員提供全廠系統設備狀態監視及控制功能的P、T盤,盤面設備以硬手操旋鈕、按鈕以及模擬信號指示類儀器儀表為主,僅有的數字化設備為采用早期計算機技術的KIT系統監視終端。
時光荏苒,自嶺澳核電站二期工程采用全數字化儀控系統開始,核電站主控室也迎來了數字化高速發展時代。短短十余載,在我國首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級數字化儀控系統平臺“和睦系統”等加持下,實現了從CPR1000主控室的數字化操作終端+硬手操后備盤臺,到“華龍一號”主控室全面數字化的操作終端+后備盤+多樣化系統的發展。
1994年,中廣核廣東大亞灣核電站主控室
2024年,“華龍一號”中廣核廣西防城港核電站4號機組主控室
核燃料操作
10多年前,中廣核核電運營有限公司核燃料服務部人員,必須使用核燃料紙質移動單開展信息核對工作。如今,中廣核自主研發的群廠核燃料操作數字化系統已經投入應用,核燃料操作文件現場實現“無紙化”執行,換料實施進度、實時發布和組件操作實現信息數字化管理,工作效率和質量大大提升,進一步確保了核電站的安全穩定運行。
2010年,中廣核核電運營有限公司核燃料服務部成員進行核燃料紙質移動單信息核對工作
2023年4月,中廣核核電運營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群廠核燃料操作數字化系統首次投入應用
放球測試
“放球”,是核電選址中大氣測試業務領域的一個步驟,即核電站廠址大氣邊界層試驗中釋放探空小球的動作。以前放球的氣球要重復回收利用,高度最高升到100米,再拉回來繼續使用,所以體型比較大。現在技術改進,利用北斗導航系統和物聯網通訊數據信息分析技術,可以自動獲取數據并降解,氣球就越來越小了。
過去的放球
現在的放球
電子加速器
中廣核達勝加速器技術有限公司于2006年生產的首臺立式電子加速器(圖1),電能轉化效率僅為55%左右。歷經近20年五代技術的迭代升級,中廣核達勝當前研發制造的臥式自屏蔽電子加速器(圖2),電能轉化效率已達到85%以上。
2006年,從中廣核達勝自主研發制造的第一臺工業電子加速器開始,公司通過消化、吸收、再創新,經歷了5代技術升級,實現由傳統立式結構到半自屏蔽結構,再到集成化更高的全自屏蔽結構的迭代升級,并完全掌握了此類型電子加速器的核心技術,電能轉化效率也從55%提升至85%。同時,開創了國內電子加速器從立式到臥式的先河,可大幅縮短了下游客戶屏蔽體建設周期和綜合成本,更快實現項目投產。目前,中廣核達勝占據國內工業電子加速器制造較高市場份額,實現高、中、低能全系列工業電子加速器全覆蓋,穩居國內核技術應用第一梯隊。
中廣核達勝初代電子加速器
中廣核達勝現代電子加速器
【責任編輯:張宇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