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三十載 中國電科護航北斗穩定運行
追“星”三十載 中國電科護航北斗穩定運行

文章來源: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4-12-03
前不久,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第五十九、六十顆北斗導航衛星。該組衛星是我國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后發射的第二組中圓地球軌道衛星,也是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最后一次發射。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以下簡稱“北斗系統”)是我國著眼于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衛星導航系統。經過多年發展,北斗系統已成為面向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定位、導航與授時服務的重要新型基礎設施。
從北斗一號、北斗二號到北斗三號,從雙星定位到全球組網,從覆蓋亞太到服務全球,自1994年工程立項,北斗系統已走過波瀾壯闊的30年。作為北斗系統建設與應用推廣的核心單位,中國電科一路追“星”,護航北斗穩定運行。
為北斗系統打造“智慧大腦”
中國電科深度參與北斗系統建設,為北斗系統打造了“智慧大腦”及布滿全身的國產化關鍵元器件“神經網絡”。“北斗系統是一個空前復雜的航天系統工程,需要進行天地組網協同運行。我們研制的管理控制中心,就像衛星導航系統的‘大腦’和‘指揮官’,可以指揮空間段和地面段的協同運行。”技術專家表示,該中心可進行地面天線和各類觀測設備的統籌調度、衛星和地面站的監視和控制,以及導航電文的編排上注等,實現對全網衛星的全時跟蹤測量和高頻度注入,解決了幾十個系統、上萬臺套設備的集中監視和控制難題。
為了確保能實時“看到”北斗衛星,中國電科在陸、海、空、天全方位打造的測控通信“中樞神經”,用無形電波張開了一張全覆蓋的天羅地網,以接力方式與衛星保持實時暢通,確保飛行器實時在線不斷聯。
無論是火箭騰空,還是衛星在軌運行,都離不開關鍵器件的有力支撐。中國電科為北斗工程系列發射任務配備的混合集成電路、濾波器、隔離器、多功能芯片、空間行波管等關鍵元器件,雖然身材迷你,卻同時兼具精度高、性能穩定可靠等特點,為北斗心臟提供“源動力”。
賦能“從天而降”的北斗應用
清晨鬧鐘的準時響起,是北斗與5G配合的精準授時;共享單車、通勤大巴選定的最優路線、預知紅綠燈倒數的讀秒,是依靠北斗進行的精準定位與導航……天上北斗,近在身邊。
通過開發系列化智能融合終端產品,中國電科將北斗技術與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技術融合發展,成功應用于交通運輸、減災救災、智慧城市和公共安全等諸多領域,深入服務國計民生。
中國電科研發的北斗微基站室內高精度導航定位系統,采用自主創新的小型化北斗室內亞米級定位基站,提供0.1米高精度實時定位和位置服務,還能實現關鍵區域自主導航巡檢;研發的北斗智能搜救腕表、北斗智能搜救終端、衛星通信網關、應急指揮云平臺等數字化手段,可在沒有網絡信號的荒郊野外助力開啟一扇扇“生命之門”,系列產品可解決在無公網覆蓋情況下的人員定位搜救、位置信息傳輸和可視化等問題,為一線救援保駕護航;牽頭建設的北斗星基增強系統,可以實現對原衛星導航系統定位精度、完好性、連續性和可用性的改進;發布首個北斗海事終端國際IEC標準,開展北斗船舶監管系統應用,累計裝機各型北斗監管終端20000余套,產品在國內船舶行業廣泛應用。
中國電科將繼續勇擔使命,再踏征程,一路追隨天上最亮的“北斗星”,助力建設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綜合時空體系。
【責任編輯:張宇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