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臺作業時速公里級水下敷纜機器人完成下水測試
我國首臺作業時速公里級水下敷纜機器人完成下水測試

文章來源: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 發布時間:2024-12-17
“指標數據正常,這次下水測試非常成功!”剛從山東威海機器人水下測試場地回來的汪政博士看著電腦上的數據,興奮地通知了研發團隊的所有人。日前,由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牽頭研制的我國首臺作業時速公里級水下敷纜機器人完成下水測試。
據悉,該裝置具有履帶、雪橇行走能力和“搜尋—挖溝—敷埋”一體化作業能力,敷埋作業速度可達1000米/小時,機器人本體核心部件實現100%自主可控,意味著項目從理論研究過渡至樣機實物階段,為我國海上新能源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近年來,我國海上新能源發電不斷發展壯大,海底電纜敷埋施工正面臨新挑戰,過去的作業方式和場景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國外水下敷纜作業機器人無法適應稀軟土質,存在易沉陷、行進難等問題,為滿足日益增長的海底作業需求,水下敷纜作業機器人研究迫在眉睫。
“在海里,每深一米都是新的嘗試和考驗。”廣東電網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輸電所汪政博士介紹。為解決水下敷纜作業機器人海纜感知能力差、持續作業時間短等問題,由廣東電網公司牽頭,聯合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等優勢單位,組成多學科交叉攻關團隊,創新性地提出“聲-光-磁-電”多模信息融合的海纜探測定位方法,攻克了多傳感器組合的抗干擾導航技術,攻克了水下敷纜作業機器人在低能見度水下環境海纜搜尋定位難和近底水下導航失效的難題。
“看得清”之后,便要“行得穩”。針對海底復雜環境,項目團隊設計了履帶和雪橇兩種行進方式,有效解決了機器人在稀軟土海床行進難的問題。“我們項目研發的機器人將全面適用于我國近海的稀軟土海底,最大敷埋作業速度將達到1000米/小時,作業速度較原來提升了近一倍。”廣東電網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輸電所所長范亞洲說道。
【責任編輯:張宇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