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鋼海工鋼產品助力“大國重器”向深藍挺進
鞍鋼海工鋼產品助力“大國重器”向深藍挺進

文章來源:鞍鋼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5-01-14
站在繁忙的青島港,只見碧海藍天下,不時有船舶起航向遠,各式集裝箱在海陸間起落穿梭。2024年,由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亞洲首艘圓筒形“海上加氣加工廠”——“海葵一號”就是在這里建造完工、離港啟運。在這個我國深水油氣裝備自主建設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的工程中,鞍鋼包攬了項目所需的全部最高質量等級海工鋼FH36,供貨超千噸,為我國深水油氣田經濟高效開發作出積極貢獻。
從淺海駛向深藍,海洋開發越深入,越需要牢不可摧的鋼鐵利器。
新中國成立以來,鞍鋼作為“共和國鋼鐵工業的長子”,以加快助力海洋強國建設為己任,緊跟國家發展海洋事業的步伐,不斷提升海工鋼研發生產水平,助力我國海洋工程“大國重器”不斷向深藍挺進。
服務國家戰略——
在我國海洋工程發展中擔綱“重要角色”
大洋鉆探船“夢想”號
一聲嘹亮的汽笛響徹碼頭、聲震遠方,吹響了向海洋更深處進發的“號角”。
2024年11月17日,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大洋鉆探船“夢想”號在廣州正式入列,標志著我國在深海進入、深海探測、深海開發上邁出了重要一步,鞍鋼為該船供貨3000余噸中厚板,助其乘風遠航。
從20世紀50年代開發出萬噸巨輪所需的2C、3C、4C造船板到如今海工鋼產品問鼎國內外多項第一;從整船供貨國內首條30萬噸巨型油輪VLCC到獨家供應藍鯨1號、2號全部大厚度F級超高強海工鋼;從實現國內首次超厚止裂鋼供貨到包攬“海葵一號”所需最高質量等級海工鋼FH36……
展開鞍鋼海工鋼的發展畫卷,可以看到,在我國海洋工程發展的每一個重要節點上,鞍鋼都扮演著“重要角色”、發揮著重要作用。
“用國產的船板建造世界最大的船”是中國造船人的夢想,而取得船級社認證證書意味著拿到了進入船板市場的“金鑰匙”。
海工鋼產品的開發不同于其他鋼鐵產品,它不但要求在產品的化學成分、幾何尺寸、力學性能等指標上滿足各國船舶建造的規范,而且要通過各國船級社對產品的低倍組織、金相組織、化學成分、幾何尺寸、產品潛能、焊接性能、落錘、CTOD、系列拉伸、系列沖擊等性能的檢驗。
早在1995年,鞍鋼就通過了美國、中國、挪威、德國、英國五國船級社的認證,獲得進入船板市場的“通行證”,成為國內最早進行船級社認證的鋼鐵企業。
2000年,鞍鋼進行第二次船板開發和擴大認證,研制出E、EH32、EH36船板產品。
2006年,鞍鋼成功通過了九國船級社認證,成為國內首家、世界第三家具備生產高檔次船體結構和海洋工程結構用鋼板能力的企業。
21世紀初,鞍鋼為當時世界最大的五艘油輪供貨,每艘重達30萬噸。“一開始,外國船東不相信鞍鋼能生產出這么高質量的船板,堅持用進口鋼板。”建造企業的一位技術人員回憶說。后來,挪威船級社派一個小組到鞍鋼中厚板生產線現場檢查評價,他們對鞍鋼先進的設備工藝和管理水平表示肯定,認為鞍鋼船板的質量符合標準。在之后的建造中,鞍鋼船板更是以完好率保持在99%以上的成績令船東折服。鞍鋼船板經歷此次跨洋越海的考驗,更加自信地走向世界。
2016年是鞍鋼海工用鋼的“認證年”。這一年,鞍鋼90毫米及以下規格40kg級、47kg級大型集裝箱船用止裂鋼通過七家船級社認證;4300生產線通過八國船級社調質態超高強海工鋼認證實驗,最大厚度達到100毫米;低溫鋼通過俄羅斯船級社認證;型材球扁鋼通過十國船級社認證……至此,鞍鋼實現全品種、全規格海工鋼的認證全覆蓋。
之后,鞍鋼不斷擴大海工鋼產品認證范圍,加速其進入市場步伐——
2017年,鞍鋼船用雙向不銹鋼獲得九國船級社認證,標志著鞍鋼具備了進軍國際船用不銹鋼領域的資質與能力;
2022年,鞍鋼600kJ/cm超大線能量、質量等級和屈服強度型號為EH40W的焊接船板用鋼順利通過挪威、美國等多國船級社認證;
2024年,鞍鋼縱向變厚度鋼板通過船級社認證;
目前,鞍鋼已成為擁有多國船級社認證證書,國內認證級別最高、規格最全、品種最多、產量最大、資質最全的海工鋼生產研發基地。在鞍鋼海工鋼的有力支撐下,一艘艘巨輪跨洋越海、劈波斬浪駛向遠方。
堅持科技領航——
核心技術是打造過硬產品的“密鑰”
鞍鋼海工鋼科研團隊在開展新產品研發實驗
“突破壟斷”“自主研發”……每每談到鞍鋼海工鋼,這些詞總會被反復提及。
“打造過硬產品,掌握核心技術是關鍵!而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再苦再難也要讓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咱們自己手中!”鞍鋼海工鋼科研團隊先進船舶用材學科帶頭人嚴玲對實現從0到1的突破到底有多難有著深切體會,“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斷解決國家海洋領域關鍵材料研發難題!”
2013年,我國計劃建造全球第一座,也是最為先進的超深水鉆井平臺——“藍鯨一號”。該平臺要滿足在全球95%的海域都能工作的嚴苛要求,并且能夠承受12級風浪。
關鍵時刻,國家和項目建造企業將這個重任交給了鞍鋼。
面對高端裝備關鍵材料國產化的迫切需求,向來敢為人先、敢啃“硬骨頭”的鞍鋼海工鋼科研團隊毅然扛起了研發重任,迅速投入科研攻關。“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鑒,咱們就從頭做起,一步步摸索著干!”研發團隊成員依靠多年積累的豐富理論基礎與實踐經驗迎難而上,從最基礎的鋼種分析、相圖計算做起……最終,鋼板的各項性能全部達到標準。鞍鋼由此成為亞洲最早具備生產應用于零下60攝氏度環境的海工鋼能力的鋼鐵企業,為“藍鯨一號”的順利建成貢獻了鞍鋼力量。
近年來,鞍鋼完成國家級重點研發任務25項,獲授權發明專利70項、專有技術25項,5項成果鑒定國際領先,在引領中國海工鋼研發水平不斷提升的進程中彰顯了央企的責任與擔當。“極寒環境用高強韌性海洋裝備用鋼關鍵技術創新及工程應用”等項目的深入研究為鞍鋼在海工鋼的基礎理論和應用技術研究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使鞍鋼海工鋼始終保持國內領先水平。
鞍鋼海工鋼科研團隊負責人趙坦表示:“面對海工鋼應用更為廣闊的‘藍海’,我們將繼續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在建設海洋強國的新征程上貢獻鞍鋼力量。”
贏得市場贊譽——
在客戶心目中鞍鋼海工鋼值得信賴
湛藍蒼穹之下,吊車穿梭、焊花飛舞。走進中國船舶集團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現場,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加快趕工造船忙的火熱景象。
“鞍鋼在所有先期介入的鋼企中率先完成研發工作,所有性能指標均遠遠超過行業標準,并得到了船級社的認證。止裂鋼首次國產化應用項目是我們兩家企業攜手填補國內‘空白’的一個成功案例。”大連船舶重工集團高級工程師王昆鵬說到。
贏得市場認可,靠的不僅是過硬的技術性能,更離不開優質服務。為做好鞍鋼海工鋼的售后服務,鞍鋼船板銷研產團隊及時了解用戶急需的產品規格,收集使用反饋,使鞍鋼船板的生產能力和技術實力與船廠制造能力同步增強,為共同發展夯實了基礎。
憑借優質海工鋼產品,鞍鋼與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等國家骨干造船企業建立起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關系,按國際市場定價方式靈活確定供貨價格,實現船廠與鋼廠、船舶與鋼板同步定價,建立了穩定的銷售渠道。
在中集來福士集團煙臺建造基地,鞍鋼股份中厚板事業部營銷管理部造船用鋼大客戶經理孫世剛介紹:“‘藍鯨一號’最關鍵的支撐部位選用的是F級超高強鋼。建造企業面臨著國外的產品壟斷和技術封鎖,供貨時間也無法保證。如果延誤工期,每天的經濟損失會高達數十萬美元。”
“感謝鞍鋼的大力支持,我們兩家企業在高端材料國產化應用的實踐道路上并肩前行,攻克了多項技術難題,保障了‘藍鯨一號’順利交付。”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相關技術人員對鞍鋼集團給予高度評價。
鞍鋼以鋼鐵長子的底氣、志氣和骨氣實現了海工鋼從關鍵制備技術到材料應用的全鏈條自主創新,研制出的關鍵材料滿足了我國海洋工程對高端海洋裝備材料的自主化、國產化需求,撐起了一個個舉世矚目海洋工程的“鋼鐵脊梁”,為國家海工鋼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不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責任編輯:張宇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