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政府工作報告】全國政協委員盧鐵忠: 牢牢抓住“核能+人工智能”雙向賦能機遇 推動核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聚焦政府工作報告】全國政協委員盧鐵忠: 牢牢抓住“核能+人工智能”雙向賦能機遇 推動核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文章來源: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5-03-11
政府工作報告提及,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將數字技術與制造優勢、市場優勢更好結合起來,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以及智能制造裝備。還提出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深入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來產業。
“網絡上流傳一句話,AI的盡頭是算力、算力的盡頭是電力,我們也可以認為,電力的盡頭是核動力。這話雖然不算太全面,但這表明了我們對核能在未來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憧憬和厚望。”中國核電黨委書記、董事長盧鐵忠作為環境資源界別全國政協委員在參加此次全國兩會時表示,人工智能與核能有“共贏”的前景,“人工智能與核能領域的合作剛剛起步。我們核能企業,能夠給算力提供強大的綠色低碳清潔能源支撐,同時,AI技術也能夠促進管理創新和科技創新。核能+算力,我覺得大有可為?!?/p>
“核電為什么要用人工智能?一方面是提升我們核電的安全性,另一方面進一步提升核電經濟性?!北R鐵忠表示。在數字化轉型浪潮中,中國核電積極探索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在數字孿生、智慧電廠、智能運維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效。漳州能源、遼寧核電正在大力推進智慧工地建設,三門核電通過其超過40個數字化場景應用,獲評全球核電行業首個“燈塔工廠”稱號,得益于核電數智化建設,使其機組能力因子提高了1.5%,大修工期縮短46%。中國核電旗下運行研究院、中核武漢前期自主研發的“核智·龍靈”和“核睿思語”大語言模型都已成功接入DeepSeek,在數據分析、智能回答等方面的工作效率提升40%-50%。
談及近期大火的人形機器人的應用,盧鐵忠表示,機器人什么形態并不重要,關鍵要解決核電廠的需求。
核電領域應用的機器人具有高耐輻照能力,高安全性,適應核電特殊環境的特點。目前在核電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燃料組件等關鍵設備的運維保障方面采用了大量中國核電自主研發的特種機器人產品,能夠有效替代人員進入放射性環境實施具體工作,提高了本質安全和生產效率。如用于強輻照環境下的反應堆換料機器人,用于水下設備檢測和預維的水下爬行機器人,用于設備維護的無損檢測機器人,以及用于日常巡檢工作的輪式巡檢機器人,都已在核電現場成熟應用。
此外,中國核電在核電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燃料組件等關鍵設備的運維保障方面采用了大量自主研發的特種機器人產品,目前旗下中核武漢正在籌劃設立核行業機器人專業化平臺。
人工智能正在以超過以往任何時期的速度,在核電工程建設、經營管理、生產運營等各個領域賦能安全性、經濟性的提升。當清潔核能遇上智能革命,這場雙向奔赴的產業變革,正在書寫新質生產力的嶄新篇章。中國核電將牢牢抓住“核能+人工智能”雙向賦能機遇,將數字化、智能化、無人化深度融入核電安全穩定運行與價值創造中,為推動核能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責任編輯:張宇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