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資為墨潤沃野 服務作筆繪豐年
——中國海油保供春耕助力端穩“糧食飯碗”
——中國海油保供春耕助力端穩“糧食飯碗”
農資為墨潤沃野 服務作筆繪豐年
——中國海油保供春耕助力端穩“糧食飯碗”
——中國海油保供春耕助力端穩“糧食飯碗”

文章來源: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5-03-13
春耕是全年糧食生產的關鍵起點,承載著全年豐收的希望,是保障糧食安全、端穩“中國飯碗”的關鍵之戰。
中國海油作為國內重要的化肥生產供應商,早謀劃、早部署、早行動,從南到北,在農資供應的各個環節持續發力,多措并舉助力春耕春播順利開展,為守護糧食安全防線貢獻力量,讓保障糧食安全的政策紅利切實轉化為田間地頭的豐收碩果。
海油擔當“筑”滿倉 “鏈”環發力促春耕
南有“富島”化肥似甘露,北有叉車轉運忙,中國海油以穩定的產能、貼心的服務,全力保障農資供應,在大地上精心繪制春耕圖景。
海南省春光無限,中海化學富島公司化肥二部生產現場一片繁忙。轟鳴的機器聲中,包裝人員忙碌地進行裝車作業,貨運卡車里印有“富島”標識的金黃色化肥袋格外醒目。
作為中海化學三大化肥生產基地之一,富島公司具有132萬噸/年大顆粒尿素、140萬噸/年甲醇和8萬噸/年復混肥的生產能力,通過穩定的產能輸出,源源不斷地為農業生產輸送關鍵物資,確保春耕時節肥料充足供應。富島公司還與海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建立“一對一” 聯系機制,以及時掌握需求端動態。
農機的轟鳴聲是豐收的前奏,油品的穩定供應是農耕人踏實的依靠。
2月12日,中海煉化華東銷售四川公司綿竹富新加油站接到了一通緊急電話。電話那頭,是富新加油站里的老熟人李伯焦急的聲音,正值春耕之際,他的插秧機缺油無法啟動,十畝農田亟待耕耘。加油站經理孫浩立即回應:“別急,我馬上送油來!”孫浩第一時間將柴油送達田間,隨著農機重新鳴響,沉寂的田野煥發出勃勃生機。
2024年9月以來,中海煉化華南銷售惠州公司東江加油站啟動“油惠田間·服務暖心”專項行動,開通24小時散裝油品綠色通道。無論是凌晨搶灌稻田,還是深夜搶修農機,為滿足農戶緊急用油需求,站內員工隨時做好準備。截至2月下旬,東江加油站累計供應散裝油品超過40000升,用行動詮釋“海油溫度”,全力保供春耕,解決農戶燃“油”之急。
北方還未嗅到春天的氣息,備肥行動已經逐步拓展開來。天公不作美,2月15日,中海化學華鶴公司迎來春節后第一場降雪,最低氣溫降至零下23攝氏度。為保障春耕期間化肥及時供應,華鶴公司在崗員工積極應對,一方面組織人員清雪,另一方面同步開啟24小時不間斷巡檢模式。
合理規劃倉庫布局提高利用率,建立庫存預警機制,根據市場需求和生產進度及時調整庫存水平……華鶴公司復合肥部汪洋介紹,早在春節前,復合肥項目組就收集了農戶差異化用肥需求。如今,一袋袋尿素等化肥通過全自動包裝線、高位碼垛機和機械手臂碼垛機等工具碼垛、裝車。廠區內外,懸掛著黑龍江各地車牌的卡車有序排起了長隊,等待裝載。
2024年化肥冬儲期間,中海化學大峪口公司一期復合肥裝置實現“長周期”運行。該生產裝置在2024年11月連續13天日產尿基復合肥超1000噸,創歷史新高。今年春節期間,大峪口公司生產不停,生產裝置滿負荷運轉,包裝化肥1.6萬噸。
為縮短化肥運輸距離,大峪口公司積極與鐵路企業開展合作。“大峪口公司一年生產總量約100萬噸,其中鐵路運輸量占總運輸量的70%左右。為提高效率,我們將包裝車間直接與鐵路站口相連,化肥能更快發往全國各地。”大峪口公司儲運部發運管理崗張志雄介紹道。
在鐵路站口,蔣春蕾等人正熟練地駕駛叉車,將一袋袋復合肥從站臺運至火車車廂,送上銷往全國的旅程。叉車在站臺與火車之間來回穿梭,發動機的鳴響聲與對講機里的指令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緊張而有序的工作畫面。
“我們制訂了詳細的輪班表,每個人都隨時待命,”蔣春蕾指著身后數萬袋等待運輸的復合肥和望不到頭的車廂說,“目前,廠區每天的出貨量可以達到3000多噸。”
此外,作為中國海油旗下重要的磷復肥生產基地,大峪口公司通過產、供、銷各環節緊密配合,以產量作為后盾,將“保供穩價”作為首要任務,制訂階段性工作目標激勵全員,切實保障春耕磷肥供應。
硫黃同樣是生產磷肥的重要原料。中海煉化強化農資原料配置,加強統籌生產組織,保障裝置穩定運行,日產硫黃約200噸。
科技小院揮創新之斧 特色領域供增收方案
扎根瓊島熱壤,讓科研成果落地成金,科技小院正逐步成為海南農業創新的“孵化巢”,用技術羽翼托起特色作物增產增收的希望。
海南省四季水潤,憑借先天優勢,近年來在熱帶植物與新興特色水果的培育發展上一路“高歌猛進”。
在海南省農業農村廳的積極推動下,中海化學與高校強強聯手,簽訂科研項目合作協議,實現科技助農“零距離”,加快形成農業新質生產力。
1月18日,海南樂東燕窩果科技小院金黃的燕窩果上市了。燕窩果在國內屬于“稀罕”水果,因其產量有限、營養價值高、采摘和運輸難度大等原因,在市場中屬于中高價水果。此前,該地出產的燕窩果產量低、單果重量輕。科技小院圍繞燕窩果全生育周期進行研究,采用“生物+有機+無機+水溶肥”的營養技術方案,顯著提高了燕窩果的坐果率和產量。“果子好看還更甜了,肯定能賣個好價錢。”農戶王洪金說。
科技小院讓科研成果能夠更直接、更有效地應用到農業生產一線。科研人員和農戶同耕共研,填補了更多熱帶特色作物營養技術的空白,讓豐收夢照進現實。
2024年,五指山大葉茶科技小院扎根五指山市水滿鄉新村。海南五指山大葉茶歷史悠久,可追溯至1500年之前。海南熱帶雨林,以其高海拔的獨特地勢與純凈無污染的生態環境,成為大葉茶生長的不二之選。
面對因降雨頻繁導致的茶樹病蟲害嚴重問題和茶葉產量、品質提升困難的情況,科技小院駐點師生實地調研,研究出一套生態防治病蟲害的方法:利用害蟲天敵進行生物防治,減少化學農藥使用,保護當地生態環境;同時,根據土壤檢測結果和茶樹生長階段,制訂個性化施肥方案,增強茶樹自身抵抗力。經過一年實踐,采用這些方法的茶園病蟲害發生率降低25%,茶葉產量逐步恢復,品質也有所提升。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增加,口感更醇厚,茶葉價格隨之上升,茶農收入得到顯著提高。此外,科技小院還不定期組織專家現場培訓,為茶農傳授科學種植和管理知識,幫助茶農提升技術水平。
早在1995年,中國海油旗下的中海化學就與五指山市結緣。2022年,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中海化學與五指山市水滿鄉政府在水滿鄉新村什巾嶺共同打造了標準化精品生態茶園。茶園面積約40畝,投入資金約200萬元,集茶葉種植、旅游觀光、農事體驗、研學教育于一體。一系列助農行動助力大葉茶走出五指山,大葉茶品牌逐漸成為海南促進鄉村振興、實現產業興旺的特色抓手之一。
在瓊海,黃晶果科技小院科研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針對黃晶果養分周期管理研究近乎空白的現狀,研究優化施肥時間和用量;保亭紅毛丹科技小院通過改良土壤結構、合理灌溉等綜合措施,有效提高紅毛丹的坐果率和果實甜度;豇豆科技小院經過為期一年的試驗、施肥、采樣分析和測產,進一步提高豇豆的施肥效果……2023年9月以來,中海化學已參與開展海南省10種特色作物的科學施肥體系研究,目前已參與建成瓊海黃晶果、五指山大葉茶、保亭紅毛丹等6個科技小院。
海油電商鋪“云路” 惠農資源至沃野
“海油惠農寶”橫跨數字云海,將優質農資與貼心服務送抵農戶身旁,讓便捷與高效在田野間綻放。
在數字化浪潮的席卷下,農業服務領域也在不斷探索創新。中國海油緊跟時代步伐,積極利用電商平臺拓展服務渠道,致力于為農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助力農業現代化發展。“海油惠農寶” 電商平臺,已成為農民與優質農資產品、專業農業服務技術之間的重要橋梁。
“海油惠農寶”平臺的商品種類極為豐富,涵蓋各類化肥產品,無論是糧食作物還是蔬菜水果等經濟作物的種植用肥需求都能在這里得到滿足。農戶只需通過手機或電腦登錄平臺,就能選購所需農資,告別了以往四處奔波采購農資的繁瑣,實現了買肥省時省力更省心。
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西吉縣,中海化學電商專員牛宇翔負責“海油惠農寶”平臺推廣工作。在推廣過程中,他發現當地很多種植戶由于對肥料特點了解不夠,在選擇肥料時常常感到迷茫。
“只有讓農戶真正了解肥料的特性和適用范圍,才能幫助他們科學施肥,提高農作物產量和質量。”明確了目標,牛宇翔在推廣平臺的同時,細致地向農戶講解肥料的相關知識,并根據當地的土壤條件、氣候特點以及農戶種植的作物種類,為他們推薦合適的肥料產品,詳細介紹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在他的努力下,越來越多農戶開始信任并使用 “海油惠農寶” 平臺購買化肥,享受到便捷的服務和優質的產品。
為進一步優化農資配送流程、降低運輸成本、提高配送效率,“海油惠農寶”以簽約E店、E員的方式,實現在一定區域范圍內多家用戶由E店和E員協助拼單整車發運,解決散單在西北大地難以發運的難題。這一模式不僅減少中間環節,還大大縮短了配送時間,讓農戶能夠及時用上所需農資。
除了提供優質農資產品和高效配送服務,“海油惠農寶”還搭建網絡社區,打造知識共享與技術交流平臺。在這里,農業專家、技術人員會定期分享科學施肥方法、病蟲害防治技巧、作物栽培管理技術等各類農技知識。平臺還為農民提供免費的農業技術咨詢和指導服務,農民在種植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都能在平臺上詢問,專業人員會及時解答和提出建議。
多年來,中海化學持續深化網絡助農服務。一方面,工作人員扎根田間地頭,對土壤進行前期檢測,了解土壤特點和作物需求,為農戶精心搭配肥料,不斷織密技術專家與土壤專家相結合的服務網絡。另一方面,中海化學持續開展“四會一示范”農化服務活動,通過舉辦培訓會、觀摩會等活動,向農戶傳授科學種植知識、施肥技術以及病蟲害防治方法等,幫助農戶提升種植技能,實現增產增收。
在廣袤無垠的華夏大地上,中國海油全力保障春耕化肥供應的身影無處不在,他們勾勒出的這幅春耕畫卷,不僅寄托著對豐收的熱切憧憬,也承載著牢牢端穩“能源飯碗”“糧食飯碗”的擔當。
【責任編輯:張宇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