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600公里超限運輸 中國物流護航“寧電入湘”
近1600公里超限運輸 中國物流護航“寧電入湘”

文章來源:中國物流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5-05-15
5月10日21時18分,隨著最后一列裝載330噸超限變壓器的70008/7次專列平穩駛入中寧站,中國物流順利完成國家電網中寧±800千伏換流站10臺大型變壓器的鐵路運輸任務。這場歷時6個月的超限運輸工程,運輸里程近1600公里,途經陜西、內蒙古、寧夏三省區,成功跨越繁忙的運煤專線包西鐵路,實現“零事故、零延誤”,為“寧電入湘”特高壓工程按期投運筑牢根基。
承運“超級超限” 筑牢能源戰略動脈
“寧電入湘”特高壓線路工程是我國首個沙漠、戈壁、荒漠地區風電光伏基地外送電的特高壓工程,對于保障華中地區能源供應、推動“雙碳”目標實現意義重大,是國家優化能源資源配置、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關鍵一環。
作為寧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的核心設備,單臺330噸換流變壓器尺寸達12×4×4.85米,屬于鐵路運輸中的“超級超限”貨物。該批設備從西安西電變壓器有限公司專用鐵路始發,途經西安、延安、鄂爾多斯、包頭、巴彥淖爾等地,駛過日均運煤量超90萬噸的包西鐵路干線全程,最終抵達中寧換流站。
合理調配資源 破解三重運輸考驗
在運輸過程中,中國物流項目團隊遭遇了春耕運煤高峰、包西線集中施工維修、五一節假日客運高峰的“三重壓力”考驗。為此,項目團隊創新實施“錯峰調度、線路升級、協同保障”三大策略,展現出強大的協同攻堅能力。
項目團隊采用分批次錯峰運輸模式,將10臺設備分3批次運輸,巧妙利用凌晨0:00-4:00黃金四小時的“天窗期”集中運輸,有效避開了運煤及客運高峰,合理調配運輸資源,確保運輸進程有序推進;動態升級全線路,提前對12處信號設備進行限速改造,將4座橋梁承載能力加固至400噸級,拆除沿線部分障礙物,并對隧道實施降道、撥道等措施,全面提升線路的安全承載能力,為超限設備運輸打造安全可靠的通道;成立運輸保障組,協調鐵路部門建立“1小時應急響應”機制,開辟“綠色通道”,全力保障專列準點率,充分體現跨路企協作的高效性和執行力。
技術創新驅動,保障全程精準管控
面對運輸線路大坡道等復雜工況,中國物流充分發揮超限運輸“國家隊”的技術優勢,與國鐵集團、中南大學協同打造“前拉后推+智能監控”運輸體系,以技術創新征服極限工況。
創新編組方案,采用“前2臺電力機車牽引+后1臺調車機車防溜”的“雙保險”編組方式,有效應對坡道啟停沖擊,保障運輸過程中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應用“超限貨物運輸安全監測預警+決策支持”系統,實時監測車輛應力參數和加速度,對30個關鍵節點實施24小時動態預警,實現對運輸過程的精準監控和風險防控;進一步升級裝備,提升管理水平,投入7輛Dk36型落下孔車,研發“模塊化裝卸方案”,在縮短裝載時間同時,保障運輸效率與安全。
路企協作新篇 樹立超限運輸標桿
此次項目中,中國物流與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公司攜手開創路企協作新模式,先后組織召開運輸協調會議10次,雙方累計投入作業力量2000余人次,實現了運輸組織、線路維護、應急保障全鏈條貫通。
在煤運黃金線成功完成超限設備運輸,相較于傳統超限設備公路運輸方式降低成本上千萬元,在推動綠色節能低碳發展和降本增效方面成效明顯。這也是中國物流落實“交通強國”戰略、實現專業物流與鐵路系統深度協同的典范,同時公司積累了復雜干線大件運輸的寶貴經驗,為后續高海拔超限運輸及“新能源+特高壓”設備物流奠定了堅實基礎。
未來,中國物流將繼續肩負使命,持續賦能國家重大能源項目,為“雙碳”目標的實現貢獻專業力量,在服務國家戰略的征程中展現央企擔當。
【責任編輯:韓夢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