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5-07-22
近日,由中交集團實施的東海大橋海底橋墩過度沖刷區域防護工程順利通過交工驗收,標志著我國跨海橋梁樁基防護技術體系實現從“無”到“有”的關鍵突破,填補了相關技術空白,為深遠海工程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中國方案”。
東海大橋橫跨杭州灣北部海域,全長32.5公里,是聯通長三角區域的重要通道,大橋于2005年投入運營。隨著潮汐海流的不斷沖刷,橋墩樁基逐漸被海水一點點“蛀空”,為解決這一問題,中交集團對橋梁205個樁基過度沖刷區域開展系統“修復+防護”作業,相當于為橋墩重新夯實地基、加固“底盤”。
國內從未有過相關工程案例,國際上也無現成經驗可借鑒,面對這項全新挑戰,中交項目建設團隊創造性采用“袋裝碎石+邊緣軟體排”等防護組合方案,穩固大橋基礎,為大橋筑起抗擊潮流的“護盾”。
為應對極端復雜的海況,中交集團還自主研發了專用裝備——“三航砼26”“三航砼28”施工船,袋裝混凝土現場制備和水下精準投放一氣呵成,既提升效率,又減少能耗。配合三維實時監控系統,船只把拋填料準確送到群樁之間,定位誤差控制在10厘米以內,極大地提升了精準度。
項目完工后,不僅為東海大橋裝上了長期穩定運行的“安全鎖”,更實現了從技術體系到裝備能力的全面突破。其核心技術、裝備體系和施工模式,已具備在全國沿海橋梁、海上風電基礎、深遠海港口等領域推廣復制的條件,為我國海洋交通工程安全構筑起更堅固、更綠色、更智慧的防線。
【責任編輯:韓夢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