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油海上油氣田迎來數字化管理時代
中國海油海上油氣田迎來數字化管理時代

文章來源: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發布時間:2015-01-09
截至1月5日,中國海油國內的247座平臺,有72座平臺已完成數字化,有65座正在進行數字化,近六成平臺的設計、建造、運維等全生命周期的數據將被“裝”進EDIS(工程設施數據信息系統)。屆時,海上油氣田將迎來數字化管理時代。
這些已經完成和正在進行數字化的平臺所處油田的產量約占中國海油總產量的三分之二。在對海上平臺進行數字化的同時,中國海油同步對陸地終端、模塊鉆機、FPSO(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海底管線進行數字化。截至目前,中國海油已經完成3個陸地終端、2臺模塊鉆機、1個FPSO和104公里海底管線的數字化工作。
作為中國海油建設“智能油田”的重要一步,2009年,中國海油開始實施EDIS項目,提出為海上油氣田的大型設施建立一套數字資產,使油氣田向數字化和智能化邁進。
數字資產在業內通常指對油氣田大型設施整個工程全生命周期內所產生的各類數據的有序整合。外國石油公司十分重視數字資產的建設,英國石油公司、殼牌等公司是其中的佼佼者。
據統計,中國海油海上油氣田設施的資產規模龐大,僅國內就有200多座平臺,14個陸地終端,16條FPSO,5000多公里海底管線,若不為其建立一套數字資產,油氣田的生產運營會遇到設備改造、擴建、故障維修工程效率低下,維修成本偏高,不能很好地對海上應急事件進行快速分析和準確處理等問題。EDIS系統猶如海上油氣田的“大數據”庫,不僅能解決油氣田生產經營中的常見問題,還能助工程設計和建造一臂之力。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工程建設部信息管理高級主管俞勇介紹,中國海油今后的新建項目都將匹配數字資產,隨著數字資產的累積,其發揮的價值會越來越大,運用信息化手段進行關聯和分析,能為工程項目的設計、建造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番禺4-2/5-1調整開發項目是中國海油首個實現全過程數字化管理的工程項目,建造效率大幅提升,僅耗時兩個多月便完成上部組塊的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