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5-01-12
1月9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冶集團共獲國家技術發明獎1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3項。
由中冶建筑研究總院有限公司(簡稱中冶建研院)林松濤等完成的項目“核電站反應堆安全殼結構系統全壽期檢測評估關鍵技術”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這也是中冶集團自2005年以來首次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由中冶建研院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的項目“高性能細晶粒鋼筋的規?;a及應用關鍵技術”,由中冶建研院作為第一完成單位、上海寶冶集團等參與完成的項目“大跨度鋼結構防火防腐關鍵技術與工程應用”,由中冶建研院參與完成的項目“混凝土結構耐火關鍵技術及應用”分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核電站反應堆安全殼結構系統全壽期檢測評估關鍵技術”目前已在秦山、大亞灣、田灣、福清、紅沿河和寧德等國內所有已建和在建項目以及巴基斯坦、羅馬尼亞等國外核電項目中推廣應用,實現了核電站安全殼系統全壽期檢測評估技術的自主化,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項目組歷經20余年,在國內率先開展了針對核電站安全殼系統檢測評估技術的研發工作,提出了安全殼結構系統全壽期檢測評估的理念。
“高性能細晶粒鋼筋的規?;a及應用關鍵技術”成功應用于多項國家重點工程,如京滬高鐵、港珠澳大橋、上海中心大廈以及新加坡圣淘沙環球影城等,為我國冶金與建筑行業的科技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項目組歷經10余年,攻克了工藝機理、生產技術、表征評價等10項關鍵技術,創立了細晶鋼筋全流程控溫臨界奧氏體控軋工藝理論,形成了覆蓋設計、施工與驗收的完整應用技術及標準規范體系,實現了細晶鋼筋的規?;a與應用。
“大跨度鋼結構防火防腐關鍵技術與工程應用”已在上海世博會中國館、世博中心、奧林匹克國家會議中心等340余項國內外大型工程中應用,取得了顯著的社會與經濟效益。項目組歷經10余年的產學研聯合攻關,針對大跨度鋼結構防火防腐耐久性、環保性、外觀裝飾性要求高的技術難題,形成了大跨度鋼結構防火防腐設計、材料與施工、性能檢測等方面的關鍵技術。
國家科學技術獎是國家最高水平的科學技術獎勵,主要分為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三大類,也是衡量各單位科研水平和技術實力的重要指標。本次獎勵大會共頒發國家技術發明獎70項,其中一等獎3項、二等獎67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202項,其中特等獎3項、一等獎26項、二等獎173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