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棉收購逐步展開 市場弱勢格局持續
新棉收購逐步展開 市場弱勢格局持續

文章來源:中國儲備棉管理總公司 發布時間:2014-10-29
10月20-24日當周,多數新疆棉企開始入市收購籽棉,而棉農惜售情緒較為明顯,新疆籽棉收購價格繼續上漲。紡織企業陸續釋放補庫動能,皮棉現貨價格上漲。國內紗、布市場成交冷清,紗價繼續下跌。PTA價格上漲,帶動滌綸短纖價格反彈。10月24日,32支純棉普梳紗報價22920元/噸,環比下跌110元/噸,跌幅0.5%,同比下跌2920元/噸,跌幅11.3%;滌綸短纖報價7880元/噸,環比上漲30元/噸,漲幅0.4%,同比下跌1870元/噸,跌幅19.2%。內地3級籽棉收購均價3.2元/斤(折皮棉收購價13519元/噸),較上周持平;新疆收購均價為3.17元/斤(折皮棉收購價13391元/噸)較上周上漲0.11元/斤,漲幅3.6%。內地標準級皮棉銷售均價14821元/噸,較上周上漲10元/噸,漲幅0.1%,同比下跌4735元/噸,跌幅24.2%;新疆標準級皮棉銷售均價14289元/噸,較上周上漲118元/噸,漲幅0.8%,同比下跌5563元/噸,跌幅28.0%。鄭州棉花期貨11月合約結算價14840元/噸,較上周下跌20元/噸,跌幅0.1%,同比下跌4980元/噸,跌幅25.1%。全國棉花交易市場電子撮合交易11月合同均價14245元/噸,較上周上漲305元/噸,漲幅2.2%,同比下跌5263元/噸,跌幅27%。
中國10月匯豐制造業PMI初值為50.4,創三個月高點,較上月上漲0.2個百分點。中國1-9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率為8.5%,環比持平。中國1-9月社會消費品零售年率為12.0%,環比下跌0.1個百分點。基本面上,近期新疆地區受低溫天氣影響,棉花采摘進度較為緩慢,棉農惜售心理嚴重。棉花企業繼續保持快收購、快加工、快銷售的經營策略,目前新疆部分地區棉花市場出現搶資源現象。下游方面,紡織企業有補充庫存的期望,但遲遲等不到新疆新棉的不少紡織企業也謹慎開始選擇地產新棉以及外棉以解燃眉之急。預計國內棉價短時間內或將出現一定分化,部分地區棉價有可能上漲,而部分地區價格仍然延續下跌。
中國新棉上市在即,國際棉商有意降價促銷,國際棉價下跌。10月24日,紐約棉花期貨12月合約結算價63.81美分/磅,較上周下跌0.3美分/磅,跌幅0.5%。代表進口棉中國主港到岸均價的國際棉花指數(M)按1%關稅計算,折人民幣進口成本11620元/噸,較上周下跌292元/噸,跌幅2.5%,低于國內市場3211元/噸,價差較上周擴大302元/噸;按滑準稅計算,折人民幣進口成本13598元/噸,較上周下跌172元/噸,跌幅1.3%,低于國內市場1233元/噸,價差較上周擴大182元/噸。
美國10月Markit制造業PMI初值為56.2,為3月低點,環比下降1.3個百分點。歐元區10月制造業PMI初值50.7,較上月上漲0.4個百分點。基本面,2014年10月10-16日,2014/15年度美國陸地棉出口凈簽約量為1.79萬噸,較前周大幅增長,較前四周平均值減少31%,主要買家為印度尼西亞、中國(4785噸)、越南、中國臺灣和泰國。美國陸地棉出口裝運量為2.22萬噸,主要運往印度尼西亞、中國(2926噸)、韓國、墨西哥和土耳其。據了解,因為中國實行新疆棉花入庫公檢制度,棉花出疆速度明顯放緩。現階段公路出疆運力不足,新疆棉花到達內地紡織企業時間加長。與此相對,中小紡織廠急于補庫,紡企大多“就地取材”。不少外棉貿易商正好利用眼下時機,選擇在外棉新棉到港前甩貨,位置比較好的保稅庫也催促棉商盡快銷售騰出庫容,預計國際棉花或延續弱勢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