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14-10-31
10月31日10時,三峽水庫第五次成功試驗性蓄水至175米正常蓄水位,蓄水過程平穩順利。
三峽工程2014年175米試驗性蓄水于9月15日在承接前期防洪調度的基礎上正式開始,對應水位164.63米。9月初,三峽水庫出現2場超45000立方米每秒洪水過程,結合防洪調度實際,今年的起蓄時間較2013年有所推遲。蓄水是一項系統工程,按照“安全、科學、穩妥、漸進”的蓄水原則,在全面統籌考慮防洪、發電、航運、供水等各方需求的基礎上,中國三峽集團嚴格執行國家防總批復的蓄水實施計劃和長江防總的調度令,堅持科學預測、精心調度,充分利用流域水雨情預測預報系統,結合向家壩、溪洛渡等新建水庫蓄水安排及流域水雨情勢,實時調整蓄水計劃。9月底蓄至168.58米,10月31日蓄至175米,累計蓄水量95.8億立方米。
蓄水期間,中國三峽集團加強了樞紐工程安全運行,水庫泥沙、水質,庫區地震、地質等方面的監測,加強了對機組和通航設備設施的巡檢。監測結果表明,三峽樞紐工程各建筑物運行正常,安全監測數據符合規律;三峽電站機組運行平穩;庫區未見因蓄水誘發的重大庫岸滑坡險情和地震地質災害,入庫泥沙與初步設計值相比大幅減少,長江干流水質總體情況良好;長江航運保持暢通。整個蓄水過程平穩有序,保障了下游用水需要,較好地處理了防洪、發電、航運和向下游補水之間的關系。
高水位條件下的樞紐運行工作是一個重大課題,中國三峽集團將繼續嚴密監測樞紐工程建筑物和機組運行狀況,密切關注三峽水庫水質、泥沙、地質、地震等情況,進一步探索樞紐高水位與機組運行、效益發揮等方面的規律,保障樞紐、電站和水庫的安全運行,全面總結和系統分析試驗性蓄水工作,為三峽水庫高水位常態化運行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