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鋼發明水稻專用含硅復混肥并實現工業化生產
寶鋼發明水稻專用含硅復混肥并實現工業化生產

文章來源:寶鋼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5-07-14
日前,以冶金渣加工而成的一種水稻專用含硅復混肥在寶鋼研制成功,并通過技術輸出,在多家肥料企業實現了工業化生產。
田間試驗表明,使用該產品后,水稻的抗倒伏性能明顯提高,產量增長10%以上。該發明成果具有來源廣泛和價格低廉的優勢,可有效實現固碳減排、改良土壤、吸附鈍化土壤重金屬,提高農產品品質,降低農民投入成本,保護生態環境。在第114屆巴黎國際發明展覽會上,該發明成果獲得銀獎,被評定為是一種環境友好型且具有一定市場推廣價值的產品。
硅肥被國際土壤界列為繼氮、磷、鉀之后的第四大元素肥料,應用于水稻,具有提高水稻的抗倒伏、抗病蟲害能力,可增加水稻產量,提高稻米品質等多種優點。
針對傳統硅肥存在的缺點,寶鋼研發團隊歷經數年的摸索和實踐,不斷優化制備方法和工藝,最終形成的制備方法,過程簡單、原料易得、工藝可控。
據了解,該發明以冶金渣加工而成的硅肥產品作為包膜材料,對尿素進行包膜后再按照一定的比例與磷鉀肥進行混合制備成一種水稻專用含硅復混肥,既可以滿足水稻生長需求的氮磷鉀肥,也與傳統氮磷鉀肥結為“一體”,不會額外增加農民人工投入。以硅肥包裹尿素造粒,施用該顆粒肥可避免揚塵現象,而且作為內核的尿素溶解后形成硅肥的空殼,易于分散于土壤中被植物吸收利用。另外,本發明所使用的硅肥產品含有多種植物生長所需的微量元素,同時由于其中含有多種堿性氧化物,可以在長時間內緩慢改良酸性土壤。
新聞鏈接
調查顯示,我國水稻種植區域超過一半的田地缺硅。在國內的肥料市場上,水溶性硅肥產品較多,但是價格較昂貴,不利于普通農民大批量使用。同時,以冶金渣制備硅肥產品,傳統的應用是磨細后直接施用或造粒。硅肥粉料造粒,一般以硅酸鈉等為粘結劑,制備的顆粒具有較高的強度,硅肥顆粒在土壤中較難散開,不利于植物對硅肥的吸收利用。使用時還存在揚塵、容易污染環境且不落于地面等缺點,不為農民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