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核舉辦第三屆“8·7公眾開放體驗日”活動
中廣核舉辦第三屆“8·7公眾開放體驗日”活動

文章來源: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5-08-11
8月7日,中國廣核集團(以下簡稱中廣核)第三屆“8·7公眾開放體驗日”活動在廣西防城港、廣東大亞灣、陽江、臺山、陸豐、福建寧德和遼寧紅沿河七大核電基地同步進行,共同向社會公眾展示“透明的核電廠,透明的核電工業”。
在中廣核本屆活動主會場的防城港核電基地,核電行業的相關單位中,政府層面,國家能源局、國家核安全局、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均派出代表參加對話;核電企業層面,負責設計、制造、建設、運營等四個環節的代表迎接公眾的各種詢問;公眾層面,來自核電項目周邊社區、中央省市媒體、普通網友代表與關注核電行業的資深專家等三大群體代表積極參與和提問。在中廣核其他6個核電基地的分會場,近千名公眾代表亦參與了各核電基地組織的深度體驗與互動交流活動。
全國16大核電基地同步面向公眾開放
鼓勵公眾實地探訪,眼見為實,是中廣核長期秉承的公眾溝通理念。為持續提升核電透明度,加強公眾溝通,自2013年開始,中廣核將大亞灣核電站1987年8月7日開工紀念日確定為全集團統一的“8.7公眾開放體驗日”。每年8月7日,中廣核都會舉辦有明確主題、富有特色的活動,用透明的態度、多樣的渠道與社會各界溝通,為企業和公眾之間搭建一個雙向溝通平臺。公眾不僅可以深入參觀中廣核所屬的各個核電站,體驗核安全文化,還可以自己攜帶儀器到核電站里測量輻射狀況,深入核電站內部了解核安全監管機構的運作,與企業管理層和有關嘉賓進行互動交流。
中廣核持續開展的“8·7公眾開放體驗日”活動開啟了我國核電行業“開放體驗、透明溝通、公眾參與”的先河,活動舉辦以來,逐步在核電行業形成了品牌效應。2014年,國家核安全局全程參與了中廣核“8.7公眾開放體驗日”,并向公眾介紹了我國核安全監管的“透明”。2015年,“公眾開放體驗日”這一由中廣核開創的特色品牌活動提升為全國核電站和整個核行業的共同行動,時間跨度擴大到8月7日前后的10天里,既保障活動的覆蓋面,也兼顧了各開放點的特色。
8月7日,中廣核黨組成員岳林康在本屆“8.7公眾開放體驗日”主會場的致辭中表示,核電企業首要的責任就是保障核安全。在安全的基礎上,“透明”也是重要責任。安全需要“透明”,溝通更需要“透明”。企業的安全生產,涉及員工和百姓的生命權利和家庭幸福,也影響著整個社會的安全感。在新的輿論環境下,“透明”是安全感的重要來源,“透明”更是核電行業永恒的主題。中廣核已將“透明”視為實現有效溝通、贏得信任的重要前提,正不斷探索建立更加透明的溝通機制,持之以恒開展公眾溝通工作。未來,中廣核將以更加誠信、透明的理念,加強企業管理和安全生產水平,助力國家清潔能源事業發展,為社會與公眾創造更大價值。
另據中廣核新聞發言人胡光耀介紹,今年的全國核行業開放日活動期間,我國大陸16大在運、在建核電基地同步面向公眾開放,部分核工業產業鏈單位也于同期面向社會公眾開放。
十大產業鏈千人代表共赴“透明之約” 持續升級“透明”之道
中廣核各核電基地對公眾開放已形成常態化機制,并已經成為持續性、全覆蓋、多層次的格局。據胡光耀介紹,2014年,中廣核共計舉辦了超過100次的溝通活動,并有約6.3萬人次參觀各個核電基地,20萬人次參觀核電科普展廳。
本屆中廣核“8·7公眾開放體驗日”上,又有近千名公眾代表走進中廣核七大核電基地,共赴“透明之約”。
位于廣東深圳的大亞灣核電基地組織開展了“我是核友,我為核電科普代言”的主題活動。大亞灣核電基地利用新媒體平臺,從深圳征集了核電科普志愿者,通過“遇見大亞灣”故事分享會,與嘉賓互動、分享和交流。
8月7日,近200名分別來自東方電氣集團廣東南沙基地以及中國一重集團大連基地的員工作為設備供應商代表,分別走進了陽江和紅沿河核電基地,了解他們生產的核電設備在核電站的運轉情況。
廣東臺山、陸豐、福建寧德等核電基地亦以“透明的核電廠,透明的核電工業”為活動主題,組織公眾代表深度探訪核電基地、邀請監管機構等代表參加交流研討、深度溝通等活動,共同探討如何進一步促進核電安全、核電產業鏈整體協調發展等話題。
作為我國核電領頭企業,中廣核不斷升級公眾溝通的“透明”之道。2011年,中廣核推出國內首個“核與輻射安全信息公開平臺”,在2個工作日內公開運行事件信息(節假日72小時),并建立常態化信息發布機制,以多種方式公開企業各類管理運營信息,保障利益相關方的知情權,主動接受利益相關方的監督,促使利益相關方建立起對核電行業的全面認識與客觀理解。
隨著傳播方式的改變、利益相關方責任意識的日漸增強,中廣核積極搭建與公眾新的溝通平臺,2013年,除了 “8·7公眾開放體驗日”,還創新開展“微旅游”、“微體驗”、“核電第一課”等豐富多樣的溝通活動,將傳統的單向宣傳變為互動多向對話,增進公眾對核電安全與風險的理性認知的同時,傾聽公眾的訴求與期望,發揮公眾的監督力量,促進核電安全透明運行。
自2014年起,中廣核又開始構建產業聯盟,借助行為示范、有效傳播以及合作交流,促進核電產業整體提升透明度,增進社會公眾對核電產業的信任度。同時,中廣核推出安鄰、暖鄰、友鄰的“3N和諧社區”模式,探索建立利益相關方從溝通、參與到監督的全過程透明機制,深化社區與核電的融合,實現價值共享。
而在2015年的“8·7公眾開放體驗日”上,中廣核再度升級公眾溝通的“透明”之道,邀請三大部委、四大核電產業企業、三大公眾群體等十個方面的代表,圍繞“透明的核電廠 透明的核電工業”這一話題,坦誠對話、平等交流,切實體現了一個清潔能源企業的責任擔當。
防城港華龍一號示范工程下半年開工
作為我國西部和少數民族地區首個核電基地,中廣核防城港核電基地在2015年備受關注。這一年,防城港核電站1號機組將按計劃投入商業運營,更讓世界矚目的是作為華龍一號示范工程,防城港核電3、4號機組在取得國家核安全局頒發的《核電廠建造許可證》后,亦將在下半年開工建設。為此,中廣核特別將今年的“8.7公眾開放體驗日”主會場選在了防城港核電基地。
活動當天,中廣核華龍一號總設計師咸春宇亮相主會場的主題論壇,向公眾介紹了華龍一號的有關情況。咸春宇介紹,在上世紀80年代引進成熟技術基礎上,經過近30年不間斷的集成創新,中國廣核集團和中國核工業集團共同打造形成了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技術品牌——華龍一號。技術方案于2014年8月正式通過國家評審,目前國家已同意依托中廣核防城港核電站3、4號機組和中核福清5、6號機組建設“華龍一號”國內示范項目。2015年4月1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核準建設華龍一號三代核電技術示范機組,在調整能源結構中促進穩增長。
據了解,目前,華龍一號示范項目防城港3、4號機組設計文件、設備采購及供貨、現場施工準備、項目核準與執照申請等各方面工作按計劃穩步推進,進展良好,滿足 2015年開工建設及后續連續施工的要求。中廣核防城港3、4號機組的開工建設,將為接下來以自主技術帶動裝備制造等產業大規模走出去奠定關鍵基礎。此外,寧德核電5、6號機組環評公告顯示,作為擴建商用核電廠項目,這兩臺機組亦擬采用華龍一號壓水堆核電技術路線。從預期時間安排上看,華龍一號在寧德核電與防城港核電的開工時間相差不到一年,意味著華龍一號進入小批量化建設階段。
據了解,中廣核7月底通過官方微信發布的“乘高鐵看華龍”的召集令,得到近萬名公眾關注,200余名網友踴躍報名。最終來自全國10多個省份的25名網友應邀到主會場防城港核電基地,不僅實地參觀了核電工程建設現場,親密接觸了華龍一號,還體驗了核電一線員工的生活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