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建施工呼準鄂鐵路黃河特大橋合龍
中國鐵建施工呼準鄂鐵路黃河特大橋合龍

文章來源:中國鐵道建筑總公司 發布時間:2015-10-20
一橋飛架黃河,天塹變通途!10月16日上午11時左右,隨著最后一版混凝土順利澆筑,標志著由十一局集團四公司擔負施工的內蒙古呼準鄂鐵路黃河特大橋提前15天順利合龍。
呼準鄂鐵路為萬噸重載客貨混用國家I級干線鐵路,全長245公里。黃河特大橋全長4.91公里,跨越黃河主河道和內蒙古運輸繁忙的沿黃高速公路,是呼準鄂鐵路重難點工程,更是中國鐵路總公司在建的重難點工程。該大橋集深水、高墩、國內罕見的一橋活動墩與剛壁墩并存,大跨度(98+5×168+98)米剛構連續梁(簡稱168米連續梁),以及較為先進的48米箱梁節段預制拼裝施工于一身。其中(98+5×168+98)米預應力剛構連續箱梁結構,具有長聯、大跨特點;是國內最長鐵路剛構連續梁特大橋,也是國內最大跨徑的重載鐵路橋梁。
黃河特大橋具有“緊、高、新、難、險”等特點:實際有效工期不到20個月;最高墩身高達66米,連續梁施工和節段拼裝均處在70米以上高度;大橋采用技術新;施工難度大;安全風險高。
在樁基施工中,項目部成功地在國內率先使用了剛研發出來的XRS1050型旋挖鉆機,在風積砂、流砂、粉砂、泥巖結構層等復雜的地質條件下,創造了深水(6米)、大直徑(2米)、深孔樁基(70余米)成樁3天/2根國內樁基施工新紀錄。2013年跨冬季在75天內,完成了跨黃河主河道及河漫灘的5個墩所有樁基及承臺施工,創造了國內黃河建橋史紀錄。
項目部已成功破解了(98+5×168+98)米剛構連續梁多跨連續梁結構受力復雜;梁體縱向鋼絞線布置較多,鋼束較長,且又有體外束;梁體支座大、重;梁體采用大位移伸縮縫;連續梁合龍次數多,結構受力體系轉化多;成橋的線形控制和應力控制較為復雜等難題。
節段預制拼裝箱梁施工,是目前國內的一項施工新技術,可以有效保障施工安全、質量。大路黃河特大橋的26孔48米節段預制拼裝箱梁梁體位于曲線上(曲線節段預制拼裝梁國內為數不多),一孔箱梁有7個節段種類。在施工中,項目部采用了先進的機、電、液一體化節段拼裝施工,已成功地化解了造橋機移動安全風險高,梁體線型控制難度大等難題。節段預制拼裝箱梁已于近日提前近1個月完工。
該橋的建成,為內蒙古實現“服務邊疆草原、穩固祖國北部邊疆,打造“能源大通道”的戰略目標,構筑北開放橋頭堡,加快“呼包鄂經濟圈”一體化建設,將起到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