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油:“三嚴三實”開出降本增效之花
中國海油:“三嚴三實”開出降本增效之花

文章來源: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發布時間:2015-10-27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流花油田將“三嚴三實”專題教育與開展“質量效益年”活動結合起來,在作業區實行“黨員領辦制”。“急難險重,黨員先沖”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更成了作業區千余名黨員的實際行動。
一次深夜3點,中國海油流花油田水下設施主管石涵接到海上平臺打來的電話,一高產井意外關停,必須馬上搶修。作為黨員,石涵明白,油田保產的壓力很大,時間一刻也耽誤不得。那一夜,兩個多小時,石涵一直和前線人員保持溝通,“遠程”參與了搶修全過程。在流花油田,像石涵這樣的黨員還有很多。
其實,這也是被現實逼迫的結果。流花油田投產時曾被譽為“國際海洋石油皇冠上的明珠”,然而走過19年,油田“老年病”多了,員工創新動力不足,“明珠”不再那么閃亮。2006年,流花油田遭遇臺風“珍珠”的襲擊,被迫停產,流花人克服重重困難使得油田提前一年復產。此刻,嚴峻的產量和成本壓力迫使流花油田需要再一次涅槃重生。
實行“黨員領辦制”后,黨員沖在了前面,其他員工也被帶動起來,油田積蓄著“處處爭上游”的“正能量”。同時,油田作業區黨委全過程督查,并在年終時考核所有黨員領辦的每一項實事。
今年前八個月,流花油田的員工幾乎都是被保產的壓力趕著走,然而從9月開始,按照年度考核指標算,流花油田已實現超產。
“三嚴三實”激勵黨員做實降本增效工作,上游公司如此,下游企業亦然。“謀事要實”的要求將一項項不可能變為可能。
在過去的一年,大檢修無疑是惠州煉化經歷的最大一件事。17套裝置、40個單元、8344項檢修及技改技措項目,如此復雜繁重的任務最終在53天內得以完成,刷新了多項國內行業紀錄。低成本、高效率的漂亮仗同樣離不開黨員的沖鋒在前。
火炬改造項目的檢修時間占據了全場檢修時間的一半,是關系全場能否按期投產的關鍵。作為該項目的現場總指揮,黨員辛宏亮感覺肩上的擔子沉甸甸的。該火炬筒是國內最近幾年才使用的,拆卸檢修無經驗可循。為了不耽誤時間,辛宏亮和他的團隊從設計資料和建設期留下的檔案資料查起,最終決定拋棄原有固定流程,使用大動力起重機,并增加一套卷揚系統,實現兩個筒體同時拆除和回吊作業,火炬系統得以按期交付。
負責16項技術改造工作的黨員蔣大偉帶領團隊與臺風和暴雨賽跑,將準備工作做在前面,在裝置正式停工交付檢修前實現土建基礎完成100%、管線預制完成80%、鋼結構預制完成70%、設備和材料100%到貨,為后期施工節約了大量的時間。
嚴于律己、實在做事,海油廣大黨員讓精神教育走在前面,即便是在低油價“寒冬”下,心中仍有股暖暖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