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鐵道建筑總公司 發布時間:2015-12-02
12月1日上午10時58分,隨著內蒙古額濟納車站站長的發車令,頭頂紅綢的H0409次貨車徐徐啟動,一路歡歌駛向600公里之外的新疆哈密東站,標志著國家“一帶一路”重點工程額哈鐵路正式通車。
內蒙古額濟納車站寒風陣陣,此刻卻擋不住人們激動的心情,沿線各族人民期盼已久的愿望成為現實。
額哈鐵路東起內蒙古額濟納旗,西至新疆哈密,全長644公里,連接內蒙古、新疆、甘肅三省區。全線設額濟納、川地托、天草、黑鷹山、馬鬃山等20個車站,其中新建車站18個,開通運營初期,將安排開行貨運列車3對。
由中國鐵建鐵五院承擔勘察設計的川地托至梧桐水段,自然條件最為惡劣,多數地處無人區。鐵路設計和建設者們克服“沒水、沒電、沒路、沒信號”等眾多困難,戰勝戈壁灘酷暑高溫、寒冬超低溫,頂著沙漠風暴,精益施工,確保了全線順利開通。
中國鐵建十四局集團承建的1標,位于內蒙古的額濟納旗,北與蒙古國交界,穿越浩瀚無垠的戈壁灘、世界最大的胡楊林區,沿線有514公里的國境線和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項目負責人劉時光激動地說:“這是我20多年的筑路經歷中,最艱難的工程,堪比青藏鐵路。被聯合國認定為‘生命禁區’的馬鬃山地區就在我們標段內,近200多公里的區間內無路、無水、無電、無人、無信號。”
在通車現場,土生土長的蒙古族漢子老布說:“我以前開車去哈密,至少3輛車組成車隊,一旦在無人區熄火、陷車,不是凍死就是餓死,做夢也沒想到戈壁灘修出鐵路,像做夢一樣!”
額哈鐵路建成后,東可以抵達天津港,向西延伸經阿拉山口,通往中亞、歐洲,可形成以天津港為橋頭堡的第二亞歐大陸橋便捷通道;向北與策克口岸鐵路相接,對構筑蒙古、中亞等內陸國家新的出海通道具有重要意義。
額哈鐵路的修建是幾代人的夙愿。從民國時期的孫中山到南京國民政府,再到新中國成立,歷代領導人都提出修建這條鐵路的構想,但受制于惡劣的自然地理條件,始終沒有實現。
2013年9月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演講,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構想,終于迎來的額哈鐵路建設的春天。
2014年6月30日,古老的駝道破土動工,一條穿越沙漠、出蒙進疆、直通中亞的鋼鐵大動脈正式建設。千年的草原絲綢之路幾經興與衰,終于迎來了現代化的汽笛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