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帶一路”釋放“全產業鏈優勢”——中國電建發展紀實
在“一帶一路”釋放“全產業鏈優勢”——中國電建發展紀實

文章來源: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5-12-10
“懂水熟電,擅規劃設計,長施工建造,能投資運營”。電建集團董事長晏志勇曾這樣高度概括集團的核心優勢。剛剛過完三周歲生日的電建海投公司,正是承載集團“投資運營”優勢最重要的平臺之一。
在三年的發展歷程中,海投公司緊緊抓住“一帶一路”戰略帶來的機遇,以投資為先導,帶動海外EPC業務發展,探索出了一套集投融資、設計施工、運營管理、風險管控一體化開發模式,實現產業鏈一體化“集群式”走出去,有效帶動了中國電建投融資結構優化和產業升級。截至6月,該公司電力運營及在建項目權益裝機達147.63萬千瓦,資產總額達160億元,各項主要經濟數據均實現了三位數以上增長。海投公司已成為中國電建調整結構、轉型升級、推動國際業務優先發展的重要平臺。
海投公司健康快速的發展,得益于清晰明確的戰略規劃導向。該公司把打造戰略體系放在引領企業發展的重要高度,董事長盛玉明親自掛帥主持戰略工作,全公司上下積極參與,科學總結精準對標,精心制訂并發布了《2015-2025中長期發展戰略規劃》,提出16大保障體系建設方案,集成“全產鏈優勢”,精心培育”價值鏈“,在“一帶一路”、 “中巴經濟走廊”等重點國別市場譜寫了新的篇章。
水火并重 打造大型水電和火電電源投資核心業務
業務能力是公司發展的核心。電建海投通過落實戰略規劃對業務發展的保障舉措,多措并舉提升業務能力。
依托電建集團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施工管理和技術水平方面世界領先的行業優勢,電建海投已通過多個水電項目,圍繞“一帶一路”重點國別,在海外水電市場規劃出成功的版圖。
甘再水電站是中國電建首個海外投資建設的BOT水電站項目,年平均發電量約5億千瓦.時。作為中柬兩國雙贏典范的國際工程,甘再項目榮膺柬埔寨最優秀工程獎和中國建設工程最高獎的魯班獎。
老撾是“一帶一路”上的重要國家,位于老撾的南俄5水電站是電建海投在老撾首個以BOT方式控股開發建設的水電站項目。電站自投產以來連續安全運行,截止2015年3月30日累計上網電量突破10億度。
老撾市場的另一個重要項目是南歐江流域梯級水電站項目。項目在“二庫七級”的規劃方案下,分兩期進行開發,年平均發電量約50.64億千瓦.時,總投資約24億美元。這是中國電建首次在海外獲得整條河流超過100萬千瓦裝機開發權的項目,也是中國電建全產業鏈整體進軍海外的第一個項目。如今,在建的一期工程二級、五級、六級水電站正向著年底首臺機組發電的目標沖刺,二期工程也在緊鑼密鼓的推進中。
在打造海外水電業務宏圖的同時,電建海投積極響應電建集團轉型升級戰略號召,制定了具體詳實的戰略規劃推動火電業務發展,力爭將單一的水電成果擴展為“水火并重”的大能源優勢,以落實“以大型水電和火電電源投資為核心業務”的企業愿景。
巴基斯坦卡西姆港燃煤電站項目的推進便是電建海投成功發展火電業務的縮影。卡西姆港項目由電建海投和卡塔爾AMC公司共同投資開發。項目總裝機1320兆瓦,總投資約20.85億美元,年發電量95億千瓦.時。
早在2013年,中巴兩國就提出了卡西姆港項目的構想。此項目位列“中巴經濟走廊早期收獲清單”,是“中巴經濟走廊”排在首位的優先實施項目。
今年4月,習近平主席對巴基斯坦進行重要國事訪問,將中巴關系提升為全天候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借此東風,卡西姆港項目順利完成三大協議簽署。5月21日,項目樁基工程開工儀式舉行。在簽訂EPC合同后短短14天內,項目開始了攻堅的征程,正式進入建設階段。
該項目成為習近平主席訪巴之行簽署的多個合作項目中首批開工建設的項目之一,對“中巴經濟走廊”其他能源項目起到引領和示范效應,對落實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具有重要意義。除此之外,項目從EPC承包商到分包商,從設計、施工到監理均為集團內企業,成員企業“編隊出海”踐行國家“走出去”戰略,是集團全產業鏈優勢的充分體現。
而對電建海投來說,卡西姆港項目還有著更為特殊的意義。它為公司開辟了火電業務新領域,是公司實現業務突破的里程碑,是對公司戰略規劃中“積極拓展火電業務,形成業務新增長點”的完美詮釋。
借著卡西姆港項目的凱歌,電建海投的火電業務又迎來了好消息。2015年7月,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首倡之地印度尼西亞,電建海投斬獲印尼明古魯燃煤電站投資項目,以優選投標人第一名的身份進入評標結果公示抗辯期。該項目是印尼國家電力公司公開招標的火電IPP項目,包括建設凈裝機容量為2x100兆瓦的燃煤電站、150千伏輸變電線路、卸煤碼頭及相關配套設施。
印尼明古魯項目是電建海投第一個以公開競標方式獲得的電力投資項目。如果說卡西姆港項目是電建海投積極借助高層出訪的政治助力推動業務發展的典型,那么明古魯項目便是電建海投遵循市場規律彰顯市場競爭力的體現。
精耕細作 “一帶一路”戰略在海投開花結果
長期以來,中國電建作為央企踐行“走出去”戰略的主力軍和排頭兵,大力推進“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集團董事長晏志勇曾表示,中國電建與“一帶一路”有著三大“高度契合”,即國際優先發展戰略與“一帶一路”戰略思路高度契合,能源和基礎設計建設主業與“一帶一路”業務高度契合,海外業務布局與“一帶一路”覆蓋區域高度契合。
作為中國電建重要的海外投資平臺,電建海投一直爭取走在中國電建踐行“一帶一路”戰略的最前沿,在2015-2025中長期發展戰略規劃中重點提出了“布局全球8+10+12國別市場”的目標。在這30個國別市場中,14個亞歐國家全部位于“一帶一路”沿線。
“小國別、大市場”,是公司重要的發展戰略。老撾就是這個戰略落地的典型代表。目前公司在老撾擁有3個運營項目,2個在建項目,并持續跟蹤開發多個前期項目。
地處海上絲綢之路的印度尼西亞,也是公司著力開發的重點市場。公司落實電建集團“向產業鏈上游領域拓展,深度開發印尼市場”的戰略規劃,積極發揮集團在電力能源行業的技術優勢,力爭將先進的技術、設備、標準帶到印尼市場。截止2015年上半年,電建海投在印尼市場取得了顯著成績,明古魯火電項目成功中標,拉蘇洛水電站項目簽署《購股協議》和《股東協議》。
為繼續完善“一帶一路”沿線市場布局,公司整合投資業務部的市場經驗和企業發展部的理論儲備,推出《海外能源投資信息參考》內部刊物,用以集結電建海投市場開發工作的重要成果。刊物及時整理重點國別市場的投資信息,并推出專題研究探析行業趨勢及主要對標公司成功經驗。
在踐行“一帶一路”的征途上,電建海投積極履行海外社會責任,以海外項目公司為平臺對當地寺廟、學校、衛生院等進行多次捐贈,大力實施項目公司屬地化管理,為地方創造就業機會,推動當地經濟發展。電建海投用行動書寫著“一帶一路”戰略互利共贏、民心相通的內涵。
精細管理 全周期風險管控為戰略目標保駕護航
海外能源投資行業存在著不可忽視的風險。電建海投將風險管控工作提升到公司戰略高度,提出將項目全周期風控能力作為“4+1+1”核心競爭力之重點打造。
電建海投按照全面風險體系建設和“法治海投”的要求,集結多年來海外投資活動的經驗,建立完善的風險管控體系,組織外部專業咨詢機構多方論證,將風控工作打造成為公司業務保駕護航的有力武器。
電建海投的風控工作注重從多年的海外投資業務中積累經驗,重點強調對項目全周期進行風險管控,根據項目前期、建設期、運營期面臨的不同特點,針對性地進行管控。公司每年年底開展全面風險管理工作,通過問卷調查形式組織全體員工對工作中的風險進行評析,最后匯總得出新一年度主要風險預警和應對建議。
經過三年的經驗積累,電建海投建立起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2014年公司發布首部境外風險管理體系手冊,將公司的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工作制度化。風控體系通過合同管理、法律審核、項目評審等制度,確保每一個合同、每一項制度、每一個項目都接受嚴密的法律風險審核,將風控工作落實到公司管理的各個環節。
注重防范措施是風控工作的另一個亮點,電建海投通過預警機制和“體檢”制度,強化事前、事中工作,盡量將風險化解于初始。同時,公司注重應對策略和解決方案的制定,當風險、危機發生時,完善的應對機制將使損失降到最小。
展望未來,如同無垠的大海,潮平岸闊,風正帆懸。電建海投在戰略宏圖的引領下,銘記著國家“走出去”戰略的使命,肩負著電建集團國際業務優先發展的重任,堅守著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專業化投資公司的愿景,如同一艘充滿激情與活動力的戰艦,乘風破浪,駛向建功立業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