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15-12-17
進入冬季,不期而降的冬雪會影響到大型室外衛星接收天線的信號接收。但位于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的中央電視臺新址大樓的幾十個“大鍋”卻并沒有因為降雪而影響節目的播出,這是因為在其表面覆有一層薄膜型電加熱器件。當遇到降雪時,像普通打印紙一樣薄的電加熱器件就會自動加熱,將雪融化。而這一產品就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宏宇航天技術有限公司研制的。
其實,薄膜型電加熱器件在中央電視臺“大鍋”上的應用只是宏宇公司的“友情援助”,其真正的“主陣地”是在火箭、航天器以及重要型號產品的熱控系統、導引系統中,該產品還在航空、電子信息等領域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
在航天系統內,宏宇公司的“體量”并不大,注冊資金只有1000萬元,但在過去的十幾年里,卻保持著持續的高速增長。在經濟新常態下,該公司的未來發展前景依然樂觀。
“我們堅守‘一寸寬、一里深’的經營理念,專注于航天器用薄膜型電加熱器件的設計、開發、生產和服務。”該公司總經理李長軍介紹說,“2001年公司調整后,我們特別邀請了國內知名的咨詢機構為公司發展把脈,主動做‘減法’,明確了以航天器用薄膜型電加熱器研制和飛行器數學仿真為公司主攻方向。在十幾年的發展過程中,我們過濾掉很多利益上的誘惑,專心致志把產品做到極致、做到行業第一、做到市場占有率第一。”
“在薄膜型電加熱器件的研制過程中,我們借鑒了宇航領域內國際領先的薄膜型電加熱器件加工制造技術,用自有資金持續開展研發,開發了全系列產品,不僅根據市場需要研發,還努力以產品引領市場。我們每類產品的試驗數據積累都有一萬小時以上,這讓競爭對手望而卻步。”該公司副總經理楊貴說。
為了更好地發展,該公司還多次邀請業內專家,為產品發展把脈;并自籌經費購置了紅外熱像儀,多通道溫度、電阻巡檢儀等先進的試驗研究設備,在產品的加工工藝、外觀、性能等方面做到精益求精。
“當我們看到研制的電加熱器用于宇航員生命保障系統、用于嫦娥三號著陸器、用于原子陀螺儀的精確控溫等產品上時,感到格外自豪,也非常有成就感。今年,我們新研制的開發PT級低電磁航天器用薄膜電加熱器件,經過鑒定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該公司總工程師李晨感慨道。
宏宇公司剛成立時,電加熱器件的銷售只有幾十萬元,現在年銷售收入已突破2000萬元,同時培養了一支高水平的生產研發技術隊伍。
前不久,該公司開發的衛星遙感數據智能化平臺在眾多競標企業中脫穎而出,中標近千萬元的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的電力專用數值天氣預報同化技術研究項目,這也是該公司經過十幾年的孵化取得的成果之一。
“十三五”期間,隨著航天事業的快速發展,該公司的市場將更加廣闊。“現在,包括民營企業在內,很多企業都在努力躋身航天市場,這反而為公司的發展開辟了一片藍海。現在,我們的干部職工已備好風帆,時刻準備再度起航。”李長軍對未來的發展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