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國家電網公司 發布時間:2016-01-08
“白天用天然氣供熱,晚上用電供暖,不僅節省了天然氣,而且供暖溫度絲毫沒有‘打折’。”1月4日,家住新疆烏魯木齊博洋雅居小區的艾尼瓦爾·阿布都瓦依提看了一眼室內溫度計的示數——20攝氏度。他高興地說,自從小區采用“氣電互補”模式供熱后,家里的溫度一直保持在20攝氏度以上。
在國家電網公司的統一部署下,各地加快了電能替代的步伐,新疆烏魯木齊供電公司充分利用當地的有效資源,因地制宜制定推廣“以電代煤、以電代油、以電帶氣”的電能替代項目。目前,新疆試點建設“氣電互補”供暖新模式,已建成供熱面積16700平方米的“試驗田”。
自烏魯木齊市“煤改氣”工程實施以來,天然氣已經成為烏魯木齊供熱的主要能源。然而,烏魯木齊天然氣年度需求量從2010年的8.4億立方米急劇上升至2014年的29.4億立方米,特別是冬季用氣高峰,日用氣量已突破2500萬立方米,缺口日益顯現。“氣電互補”供暖模式直接利用現有熱力管網實現電采暖,在換熱站內的集中供暖換熱站支線上并聯一個電鍋爐作為集中供暖的補充熱源。烏魯木齊供電公司營銷部負責人說,這種供暖模式投資較小,運行穩定,后期維護成本較低,安全無污染。尤其在冬季寒冷、暴雪等極端天氣情況下,當天然氣緊缺或集中供暖因系統衰減達不到供暖要求時,電鍋爐就會補充供熱,確保供暖溫度達到一定要求,保障居民供暖不受外界氣候環境的影響。
“電鍋爐采用全自動控制,在凌晨零時至早8時用電低峰期采用電供暖,電鍋爐運行8小時,核算下來消耗電量為5760千瓦時,相當于節省天然氣614立方米。”新疆維泰熱力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說,供熱企業與供電公司合作推廣的“氣電互補”供暖模式,不但緩解了供暖能源緊張的狀況,而且既經濟又環保。
“氣電互補”供暖模式目前在烏魯木齊市高鐵片區開始試點推廣,試點區建在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新疆維泰熱力換熱站,1400千瓦的電鍋爐已建成并投入運行,為博洋雅居小區144戶居民提供供暖服務,今年還將在烏魯木齊軟件園建設10萬平方米的電熱供暖區。
烏魯木齊市“氣電互補”項目是新疆電能替代試點,冬季采暖期過后,烏魯木齊供電公司將完成整個采暖期的數據采集,開展數據分析,根據試點完成情況進行推廣。
除積極探索開展“氣電互補”供暖模式外,烏魯木齊供電公司還大力推廣熱電聯產、地源熱泵、電采暖等供熱方式。目前,烏魯木齊已形成以天然氣供熱為主、清潔能源供熱為輔的多元供熱格局。
未來,隨著光伏發電、風電等新能源大規模開發以及超高壓電網大規模建設,新疆北部、西部能源基地向烏魯木齊電網輸送電力能力將進一步加強,可大幅提高烏魯木齊電網的受電能力,為清潔供暖提供充足的電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