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青海油田“八大”工程增效逾3億元
中國石油青海油田“八大”工程增效逾3億元

文章來源: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16-02-01
今年1月,中國石油青海油田柴達木盆地生產一線遭遇了近年來持續時間最長的大風暴雪極寒天氣。然而青海油田油氣產量卻在嚴寒中保持了箭頭上揚,原油日產量攀上6150噸,天然氣保持2200萬立方米滿負荷生產。
去年,青海油田經受住了低油價給高原油田油氣勘探開發、生產經營帶來的嚴峻考驗,緊緊咬定增加產量、降本增效、壓縮投資等4個5%目標不放松,實施“勘探增效、開發增效、煉化增效、管理增效、科技增效、保障增效、基礎增效、黨建增效”工程,在原油價格同比大幅下降的情況下,青海油田經營收入、利潤、效益在集團公司企業中名列前茅,增效達3.15億元。
投資管控出效益。2015年,青海油田通過實施投資切塊管理、產能建設項目管理和重點工程專業化管理,勘探開發主營業務投資同比提高5%,生產輔助投資同比下降41%,投資效益顯現。
開源節流增效益。青海油田強化預算管理、細化業績指標、嚴格責任落實,油氣生產基本運行費壓縮5%,工程技術業務減虧5%,油田整體效益實現了穩增長。
深化改革創效益。通過挖掘內部潛力,嚴格落實油田二級單位能干的工作量不進油田內部市場、油田內部能干的工作量不出油田市場、中國石油內部能干的工作量不進社會市場的“三不”原則,減少對外支出7000多萬元。同時,通過實施物資集中采購、集中倉儲管理、非生產單位車輛集中管理、盆地搬遷增效,整合辦公、物業和敦煌基地門衛、綠化保潔等業務,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煉化實現減虧增效。青海油田采取精細管理,細化對標指標,煉油裝置平穩率達到99.2%,設備完好率達到99.7%。煉化產品緊跟市場,優化生產組織,適時調整柴汽比,通過技術攻關,停運高耗能設備和相關裝置,超計劃加工原油6.87萬噸,減虧5344萬元,煉化效益持續好轉。
與此同時,青海油田還創新工程技術服務保障模式,充分發揮市場競爭和“批發整包”優勢,與相關單位開展戰略互惠合作,在英東、扎哈泉、英西等11個區塊全面推行區塊工作量承包,萬噸產能建設投資總體下降10%。
去年,青海油田借助連續油管等國內一流技術,采取包保、托管模式,占井周期平均減少1.04天;通過試行費用總承包模式,單井作業成本同比下降5%,井下作業公司扭虧5000萬元,一舉摘掉了虧損大戶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