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建管廊建設先進經驗引“中國市長”熱捧
中國鐵建管廊建設先進經驗引“中國市長”熱捧

文章來源:中國鐵道建筑總公司 發布時間:2016-04-26
“我們認為,城市綜合管廊建設,須站在‘智慧城市’‘生態城市’的高度,借助‘互聯網+’,從運營維度,創新城市綜合管廊設計、建設和運營……”
“我們期待著,與本次會議啟動的城市綜合管廊基金合作,進一步優化融資結構,與各地政府密切合作,共同譜寫城市綜合管廊建設的美好篇章!”
這是4月22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召開的“中國新型城市化投融資論壇暨城市綜合管廊建設研討會”上,中國鐵建十七局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盧朋以《不一樣的管廊、不一樣的服務》為題,所作專題演講中的部分內容。
此次研討會由中國開發性金融促進會、中國市長協會主辦。會議旨在發揮開發性金融獨特優勢,探索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模式創新,集聚多方資源,合力推進中國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綜合管廊是集電力、通信、廣電、給水、排水、熱力、燃氣等市政管線于一身的“城市地下管線綜合體”。形象地說,綜合管廊建設就是要使城市少“開膛”易維護、各種管線共用同一管廊。
此次研討會上,十七局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盧朋作為唯一企業代表發表專題演講,從不一樣的管廊,不一樣在智慧化、生態化、人文化的融合;不一樣的服務,不一樣在可提供一站化、集成化、多元化服務兩個方面作了重點闡述。特別是以其智慧城市、生態城市、人文城市的建設理念,先進的管廊建設技術成果,獨特的全產業鏈運營模式,為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提供了先行先試的成果借鑒。演講博得與會人員多次熱烈掌聲,產生了強烈共鳴,贏得了普遍認同。
城市綜合管廊建設領域是國家拉動有效投資的著力點、新熱點,十七局集團勇擔央企“保增長”責任,率先通過資源整合、專業互補,進軍綜合管廊建設領域,于2015年10月成立了“城市地下綜合管廊一體化服務中心”,實現了設計、咨詢、施工建設、投融資、運行維護管理等各產業鏈環節的完整閉合。2015年11月,該集團又在貴陽注冊成立了中鐵(貴州)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在建筑施工傳統業務的基礎上,開展設計、勘察、試驗檢測、BIM工程管理模型應用、智慧城市、綜合管廊建設一體化等技術服務,全力打造建筑科技服務型企業。
十七局集團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應用“互聯網+”助力打造智慧城市,所開發的GIS技術、APP移動終端的人工遠程、物聯網等信息化技術,保障了綜合管廊集約、高效運轉,降低了運營成本;同時,通過自主研發的燃氣檢漏信息化監測、機器人巡檢等技術,成功解決了燃氣管道入艙的多項難題;通過大數據商業化與城市管理有效融合,延伸產業價值鏈;以生態化、人文化建設營造良好城市形象。在優化服務上,十七局集團與產業鏈上下游的優勢企業組建“綜合管廊一體化服務中心”,為客戶提供咨詢、規劃設計、融資支持、建設、運營等一攬子服務。
貴陽市貴安新區中心區綜合管廊全長約34.2公里,于2015年開工建設,投資約32.25億元,工期5年。該項目建成后至2030年,將解決35萬人水電煤氣等日常生活需求。4月15日,由十七局集團承建的我國西部地區首個城市地下綜合管廊試驗段——貴安新區中心大道綜合管廊建成,分為電力艙、綜合艙和燃氣艙,是國內理念最新、斷面最優、管理技術最先進的新興城市三艙地下綜合管廊,該申報16項國家專利技術的“智慧管網”,為我國未來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運營等提供了經驗。
盧朋的精彩演講與現場播放的4月15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播出的《西部首個城市地下綜合管廊試驗段建成》的新聞交相輝映,用實例展示了十七局集團在城市地下綜合管廊領域奠定的領先地位和取得的豐碩成果。會議結束后,媒體記者、政府要員紛紛圍攏在盧朋周圍采訪咨詢,表達合作意愿。
此次研討會豐富完善了中國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具體實施經驗,擴大了十七局集團在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領域的知名度,加深了政府對十七局集團技術領先、實力雄厚的理解與認識,為推動十七局集團繼續保持行業領先優勢、加強政企合作、企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專家表示,目前,我國城市僅供水、排水、燃氣、供熱4類市政地下管線長度已超過148萬公里,如果按照綜合管廊的設計模式,將這幾種管道設計為一體,建設管廊長度約為37萬公里左右,在不計算拆遷等成本的情況下,所需資金將近4萬億元,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市場空間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