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藥中生在預防甲型H7N9流感病毒感染研究中獲得新成果
國藥中生在預防甲型H7N9流感病毒感染研究中獲得新成果

文章來源: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 發布時間:2016-07-15
2016年6月29日,Nature出版集團《Scientific Report》雜志在線發表了題為“Intranasal Administration of Chitosan Against Influenza A (H7N9) Virus Infection in a Mouse Model”(在小鼠模型中殼聚糖經鼻粘膜途徑給藥能預防甲型H7N9流感病毒感染)的研究論文,研究表明殼聚糖經鼻粘膜途徑給藥小鼠能顯著提高小鼠對抗H7N9流感病毒的能力,藥物預防效果至少持續十天以上。該論文通訊作者為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首席科學家、病毒暨疫苗研究室主任陳則研究員,第一作者為病毒暨疫苗研究室鄭眉副研究員。
眾所周知,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簡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發病急、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的呼吸道傳染病,每年的季節性流感和突發的流感大流行是導致人類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20世紀以來已先后發生了五次全球流感大流行,2009年的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則引發了21世紀的首次流感大流行,給人類生命財產和經濟發展帶來巨大損失。2013年初,新型H7N9禽流感人病例在上海和安徽兩地率先發現,并隨后在北京、江蘇、浙江、山東、河南、福建、香港、臺灣等10個省市、39個地市出現H7N9疫情,截止2016年6底,全國累計共確診785例人感染H7N9病例,其中死亡病例240多例,目前H7N9疫情仍處于時有發生的散發狀態。
疫苗接種是目前預防流感的唯一有效措施,流感疫苗的主要成分由流感顆粒中的血凝素(HA)和神經氨酸酶(NA)組成,但是這兩個表面糖蛋白極易變異,每年需要重新選定流感毒株以生產季節性流感疫苗,且用傳統技術制備疫苗時間較長,應對新發和突發流感的能力不足。針對H7N9禽流感病毒,目前還沒有疫苗上市,臨床的抗流感病毒治療主要采用的是廣譜抗病毒藥利巴韋林、抗流感病毒藥品復方金剛烷胺、金剛乙胺、奧司他韋(達菲)等藥物,但由于病毒變異產生的耐藥現象不可避免。
為有效應對新發、突發流感疫情,尋求對抗流感流行的新策略,尋找一些非依賴疫苗的藥物提高機體的天然免疫來對抗流感病毒的感染是目前研究人員比較關注的一個焦點。因此,陳則研究團隊采用BALB/c小鼠作為動物模型,將粘膜免疫調節劑殼聚糖通過粘膜途徑給藥后,研究其對野生型H7N9亞型流感病毒的預防性效果。結果發現,殼聚糖經鼻給藥小鼠后,能保護小鼠免受甲型H7N9流感病毒的攻擊,且殼聚糖藥物預防流感效果能持續至少10天左右。另外,進一步研究發現殼聚糖經鼻給藥小鼠后,還能保護小鼠免受另外三種甲型流感病毒(PR8 、2009 H1N1和H9N2)的致死量攻擊。研究表明:殼聚糖經鼻粘膜途徑給藥后,能通過誘導粘膜固有免疫提高小鼠對抗致死劑量流感病毒攻擊的能力,并提供了一種預防流感病毒感染的新策略。
陳則研究員認為,預防性的經鼻粘膜途徑給予小鼠殼聚糖能誘導肺部局部天然免疫反應,保護小鼠抵抗多種流感病毒的攻擊,經鼻給藥殼聚糖,提供了一種預防流感病毒感染的新策略,該策略能很好地應對多種亞型的流感病毒感染,特別是對于近年來人感染H5N1、H9N2、H6N1、H7N9、H10N8、H5N6禽流感病等各種新發、突發流感病例出現較為頻繁,給人類身體健康、經濟活動和社會生活的有序開展構成了潛在的巨大威脅,在沒有相對應的疫苗或者治療藥物時,免疫刺激物和抗流感藥物共同使用可能會增強人們對流感病毒的抵抗能力。
研究工作得到了復旦大學醫學院醫學分子病毒學重點實驗室、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和加拿大衛生部生物制品質量研究中心的支持。本研究還得到了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治”科技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上海市科技支撐項目的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