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集團成功繪制國內首份大型橋梁“基因圖譜”
航天科技集團成功繪制國內首份大型橋梁“基因圖譜”

文章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16-07-15
日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一院702所航天斯達公司大數據團隊繪制出國內首份大型橋梁“基因圖譜”——橋梁安全監測預警與健康狀況評估方法,讓橋梁工程師能夠提前知曉大型橋梁的“健康狀況”。這標志著我國大型橋梁的故障預防進入智能化時代。
“橋梁安全監測預警與健康狀況評估方法”是基于航天斯達公司研制的“數字設備網絡監控系統”進行工作的。該系統由數字設備網絡平臺、傳輸網絡和終端三部分組成。
該項目負責人師培峰介紹:“終端就是在大橋上安裝的各種傳感器,它們把大橋所處的振動、溫度等環境和部件的健康狀態轉化為數字信號,通過高速傳輸網絡‘秒傳’至系統的‘大腦’——數字設備網絡平臺進行分析處理。橋梁安全監測與健康狀況評估方法就像是大橋的‘基因圖譜’。當大橋的實時數據與‘基因圖譜’出現差異時,就意味著大橋要‘生病’了。”
以前,國內大橋也有一些故障監測設施,但只能限時監測大橋的部分部件和特定環境。“數字設備網絡監控系統”不僅把監測范圍從部分部件延伸至大橋總體、從特定環境延伸至任何可能給大橋造成傷害的環境,還實現了全天候、全生命周期監測,讓隱患無處可逃。
360度的監測帶來了海量數據,而“數字設備網絡監控系統”是為航天產品的故障預防開發的,用于大型橋梁,不僅可以輕松駕馭監控數據的采集、傳輸、處理工作,還能讓大型橋梁以“3D大片”的形式展現在監測者面前,哪里“生病”一目了然。此外,研制團隊還提高了系統的冗余容錯能力和環境適應性,并預留了多種接口,即便更多種類的終端接入,“數字設備網絡監控系統”也能從容處理。
目前,“數字設備網絡監控系統”已在河北曹妃甸大橋應用,另有多個大橋即將采用該系統進行監測。未來,該套系統還將廣泛應用在隧道、大壩、山體等大型建筑、工業工程或特殊地形的“健康”監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