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天津大型航天器AIT中心建成
航天科技天津大型航天器AIT中心建成

文章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16-07-15
近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總裝與環境工程部自主研制的KM8空間環境模擬器正式完成有載調試工作,這標志著該部天津大型航天器AIT中心(簡稱天津AIT中心)全面建成。
天津AIT中心是未來我國新一代大型航天器完成總裝、集成、測試的“主陣地”。該中心建設項目總師閆榮鑫說:“若將天津AIT中心比作我國新一代大型航天器的‘產房’,空間站等大型航天器都將在這里‘出生’。”
多項指標創世界紀錄
“衛星上天,能不能抗得住復雜的外太空環境?誰敢給出答案?”當年,在研制東方紅一號衛星時,趙九章和錢驥一次次追尋這個問題的答案。
如今,我國不僅已經具備了在地面為航天器試驗模擬太空各種環境的條件,而且AIT廠房建筑、工藝設備正在不斷刷新歷史。天津AIT中心就是其中典型一例。
閆榮鑫介紹,從規模上看,天津AIT中心包括9個功能區,建筑面積近10萬平方米。在完成驗收之后,它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航天器AIT中心。
不僅如此,在中心內,很多試驗設備規模也獨占鰲頭。即將投入使用的KM8以17米直徑、35米高度成為亞洲最大、世界第三的空間環境模擬器,電動振動試驗系統推力達世界第一;4000立方米的噪聲試驗設備,其156分貝的聲壓級處于世界第二。
不過,天津AIT中心并不是“大而粗”,而是“高而精”。
閆榮鑫認為,從大型航天器對測試環境的要求上可以管中窺豹。相比其他航天器,大型航天器在太空中精度要求更高。“比如,空間站密封性比我國已經飛天的神舟飛船還要高一個量級。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意味著天津AIT中心的試驗條件比目前我國現有的AIT中心更好。”
創新之舉無處不在
天津AIT中心建設項目正式開工那一刻,創新,就已經成為整個建設過程的底色。
該中心建設項目總指揮張春元介紹,與目前我國航天AIT中心不同的是,建成后的天津AIT中心可以實現異地協同作業。京、津兩地可實現測試設備遙控、遙測、實施等動作。后續,中心還可與全國其他區域聯網。
創新需要勇氣,實施航天工程尤其如此。
KM8頂蓋上有一個起密封作用的部件叫做法蘭。之前,我國研制這一部件一般為實體金屬。而對于KM8來說,繼續采用實體法蘭將為AIT中心整體建設帶來苛刻要求。比如,AIT中心土建地基要承受極大壓力,KM8罐體本身支撐結構要更加堅強,同時還要為頂蓋配備300噸的吊車。
時間緊、任務重,還要控制成本。在這種現實狀況下,研制者們不得不打破傳統、放手一搏。
經過無數次的方法理論研究、仿真模擬、實物試驗之后,最終國際上從未有過的空心法蘭“出爐”。
“與傳統法蘭相比,空心法蘭重量減輕50%,制造工期縮短了20%,制造成本節約160余萬元。”天津AIT中心總體技術主管茹曉勤說。
天津AIT中心共包含15個試驗系統,囊括了大型航天器總裝、測試及在太空中所會經受所有環境條件的試驗。閆榮鑫預計,在AIT中心完成驗收以后,該中心所應用的創新性技術可以上報國家發明專利80~100項。
“我們還要看到,‘完成’并不代表‘完美’。”天津AIT中心力學項目技術及實施負責人李新明認為,后續工作團隊還要進一步完善整個AIT中心的一些細節,確保其運轉起來好用、耐用、實用。
按照計劃,我國空間站將于2020年左右建設完成,而目前部分總裝、測試工作已經在天津AIT中心開始穩步進行。
“空間站已經在‘產房’之中。‘新生命’到來的那一刻,值得我們期待。”閆榮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