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研制的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高分三號衛星
航天科技研制的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高分三號衛星

文章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16-08-11
8月10日6點55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高分三號衛星。高分三號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抓總研制,是我國首顆分辨率達到1米的C頻段多極化合成孔徑雷達(SAR)衛星,將顯著提升我國對地遙感觀測能力,是高分專項工程實現時空協調、全天候、全天時對地觀測目標的重要基礎。
為滿足多用戶需求,高分三號衛星在系統設計上進行了全面優化,具有高分辨率、大成像幅寬、多成像模式、長壽命運行等特點,主要技術指標達到或超過國際同類衛星水平。高分三號衛星的成功發射是高分專項工程建設的又一重大成果。
高分三號衛星具備12種成像模式,涵蓋傳統的條帶成像模式和掃描成像模式,以及面向海洋應用的波成像模式和全球觀測成像模式,是世界上成像模式最多的合成孔徑雷達衛星。衛星成像幅寬大,與高空間分辨率優勢相結合,既能實現大范圍普查,也能詳查特定區域,可滿足不同用戶對不同目標成像的需求。此外,高分三號衛星還是我國首顆設計使用壽命8年的低軌遙感衛星,能為用戶提供長時間穩定的數據支撐服務,大幅提升了衛星系統效能。
高分三號衛星可全天候、全天時監視監測全球海洋和陸地資源,通過左右姿態機動擴大觀測范圍、提升快速響應能力,將為國家海洋局、民政部、水利部、中國氣象局等用戶部門提供高質量和高精度的穩定觀測數據,有力支撐海洋權益維護、災害風險預警預報、水資源評價與管理、災害天氣和氣候變化預測預報等應用,對海洋強國、“一帶一路”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高分專項工程是“天眼”工程、創新工程、應用工程,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服務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工程全系統將深入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新理念,抓好衛星技術水平提升,擴大應用領域、拓展應用深度,計劃到2020年左右,著力將高分專項工程打造成具有時空協調、全天時、全天候、全球范圍觀測能力的穩定運行系統。
自2010年啟動實施以來,高分專項工程積極推進工程建設,衛星數據廣泛應用于抗洪救災、環境保護、國土資源調查與監測等眾多領域,培育形成了較大產業化發展空間,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在技術、管理、應用等方面獲得了一系列成果。以衛星應用為例,截至2016年7月,高分衛星數據已在18個行業、1800多家單位得到了廣泛應用,各行業已經累計使用數據近600萬景。高分專項還走出國門,助力“一帶一路”戰略實施。
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八院抓總研制。此次發射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233次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