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建大直徑盾構施工第五次穿越長江
中國鐵建大直徑盾構施工第五次穿越長江

文章來源:中國鐵道建筑總公司 發布時間:2016-08-18
8月16日上午,由中國鐵建十四局集團承建的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單體GIL最長的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交流特高壓輸變電工程在常熟開工,標志著中國鐵建已第五次穿越長江,并印證了企業大直徑盾構穿越江河湖海的絕對實力。
GIL即氣體絕緣金屬封閉輸電線路,與常規電纜相比具有傳輸容量大、損耗小、不受環境影響、運行可靠性高、節省占地等顯著優點,尤其適合作為架空輸電方式或電纜送電受限情況下的補充輸電技術。重要輸電通道中采用特高壓GIL技術在世界范圍內尚屬首次,也是世界上第一次將大直徑盾構應用于GIL電力管廊建設。
由中國鐵建十四局集團建設的蘇通GIL管廊工程是華東特高壓交流環網合環運行的咽喉要道和控制性工程,起于南岸(蘇州)引接站,止于北岸(南通)引接站,1000千伏GIL管線單相長度達5.8公里,是長江第一條綜合管廊。隧道盾構段長5468.5米,盾構直徑12.1米,是長江大直徑、長距離隧道之一,也是目前國內埋深最深、水壓最高的隧道,具有工期緊、風險高、地質條件復雜、技術難度大等特點。
中國鐵建十四局集團憑借在國內大直徑盾構施工領域的核心競爭力,受到國家電網的青睞,在強手如林的投標單位中脫穎而出,一舉中標蘇通GIL管廊工程。這也是該集團大直徑盾構施工繼南京長江隧道、南京地鐵10號線、武漢軌道交通、蕪湖長江隧道之后第五次穿越長江。
建設蘇通GIL綜合管廊工程,將促進我國首個特高壓交流環網的合環運行,增強電網優化配置能源資源、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華東特高壓受端環網形成后,將增加華東地區接納區外來電能力3500萬千瓦,相當于每年減少發電用煤2億噸,減排二氧化硫96萬噸、氮氧化物53萬噸、煙塵11萬噸,對促進清潔能源消納和華東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義。
據悉,2016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今年要啟動一批“十三五”規劃重大項目,建設水電核電、特高壓輸電、智能電網等重大項目。中國鐵建與國家電網強強聯合,打造“一頭連著西部清潔能源開發利用、一頭連著東中部霧霾治理”特高壓電網工程,對于節能減排作用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