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油焊工折桂“嘉克杯”國際大賽
中國海油焊工折桂“嘉克杯”國際大賽

文章來源: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發布時間:2016-08-22
一個是憑借勤學苦練完美逆襲的“黑馬狀元”,一個是與電焊死磕并最終闖出一片天的“混不吝”,一個是從“野焊工”干起的焊工屆“許三多”。在6月份剛結束的焊工屆“世界杯”——2016年北京“嘉克杯”國際焊接技能大賽上,李成龍、徐洪壯、陳峰這三位各懷絕技的“焊神”帶領中國海油代表隊,斬獲兩項第一、一項第二和一項第三的好成績。在冷冰冰的鋼鐵和火辣辣的火焰背后,這群執著的“焊神”用他們飽滿的熱情和堅忍的意志,完美詮釋了專注執著、精益求精、勤奮鉆研、艱苦奮斗的“匠人精神”。
李成龍:勤學苦練的“黑馬狀元”
2006年,李成龍從技校畢業以后,便和一群年輕人懷揣著夢想來到海油工程成了一名電焊工,從事手把和CO2焊接工作,這一干就是將近十年。“他心細如發,從事焊工十年來從無差錯。”李成龍的隊長張永光在“嘉克杯”內部選拔時果斷推薦了他。
李成龍對氣焊這個領域接觸不多。“氣焊這種焊接方法,近年來在咱們海洋工程施工領域已很少使用了,這方面的人才也越來越少,但嘉克杯仍然有這個焊接方法的單項比賽。”張永光說。
“往年的大賽,一般不規定焊接的方向,但今年特別規定了氣焊比賽要采用右焊法,而且不允許采用硼砂。難度系數比往屆提高了很多。”李成龍“壓力山大”。為了追求焊縫的質量和外觀成型,在訓練中,他堅持用左手握住焊絲的下部,距離熾熱火焰僅12厘米,不一會就起了水泡,日復一日,這個傷口最后成了再也去不掉的疤。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憑借平日刻苦的訓練和過硬的技能,在今年“嘉克杯”大賽上,李成龍僅用85分鐘便焊接完成3件“杰作”,第一個走出考場,摘得了本屆“嘉克杯”氣焊比賽的“桂冠”,成為名副其實的“黑馬狀元”。
徐洪壯:“混不吝”選手闖出一片天
他是工友眼中的超級“焊神”,由他焊接完成的幾十萬件產品,合格率高達99%。初見徐洪壯時,他正在加班趕工,雖然氬弧焊接的高質量要求對他來說輕而易舉,可他沒有絲毫懈怠。
剛上班徐洪壯就受了“冷遇”。“當時我們考核送焊絲,公司所有焊工中我倒數。”為掙回面子,天生“混不吝”的性格讓他決定和電焊“死磕”。“那時候我每天用焊絲往啤酒瓶里放,卻始終不得要領。”本來不喝酒的徐洪壯,幾乎每天都拎酒瓶回家,同事們都以為他一蹶不振了。
“有一次,我夢到換一種手法送絲。”醒來后,徐洪壯按照僅存的記憶練習,大約3周后,他的送絲耗時大幅縮短,水平也提升很快,2個月就出了徒。
性格軸、好琢磨、敢想敢干,焊工“金牌教練”任勝漢發現了這個“愣頭青”的別樣優點,并將其招募進“嘉克杯”集訓大名單。競賽要求每名焊工需在160分鐘里組對焊接3個焊件。為了既提速又增效,徐洪壯開始琢磨以“巧”破“千斤”的竅門。他專門制作了6個小工裝,這些不起眼的小玩意助他又好又快完成了比賽。
“徐洪壯,249.5分!”“嘉克杯”頒獎儀式上,徐洪壯以令人嘆服的成績一舉奪取今年“嘉克杯”鎢極氬弧焊冠軍。三個試件離滿分僅差0.5分,幾近完美!
“野焊工”奔出一條勵志路
“360行,行行出狀元,我堅信這條路能實現一個農村孩子的價值。”雖然早就知道焊工苦、焊工累,但在焊神“養成”這條路上,“農村娃”陳鋒卻從未后悔過。
在進中國海油之前,陳峰做過一段“野焊工”。進入公司后,看著老師傅焊出的焊縫如絲綢般平滑,陳鋒心里落差很大,他暗下決心:一定努力提高技能,在平凡崗位上實現自身價值。
經過半年多培訓,陳鋒很快取得了多項國際焊接操作資質。然而第一次走進施工現場,培訓學到的知識和工程施工的差別,讓原本自信滿滿的他沒了底氣。隨后,他抓住現場一切機會求經驗、練技能,勤看多問多練,慢慢掌握了海洋鋼結構的多種焊接難點、焊接工藝和技術要領,并練就了聽電弧聲音“盲焊”的絕活兒。
勤奮的陳峰很快就實現了由“配角”向“主角”的蝶變。在某涉外項目中,一項工字鋼施工遇到了罕見難題:多處被稱為“生根點”的關鍵部位焊接難度大,人要仰著、蹲著作業,且間隙最小處不足5厘米。陳峰再次成為“關鍵先生”,為“穩”出每一道焊口的焊接質量,善于躲避焊花的他,眼睜睜看著焊花在腿上啄出傷疤,最后硬是憑借個人經驗和聆聽電弧聲音出色地完成了此次焊接。
在“嘉克杯”大賽熔化極氣體保護焊決賽項目中,憑借平時過硬的基本功底和出色的現場發揮,陳鋒從90余名參賽人員中脫穎而出位列探花。“野焊工”通過不懈努力,用奮斗書寫了一本精彩的勵志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