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16-10-19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三艙構成,軌道艙是航天員的生活艙,返回艙作為控制艙,推進艙則提供能源和動力。
神舟十一號雖然是在神舟十號的基礎上進行研制的,但技術創新點卻不少,僅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八院承擔的電源分系統、對接機構分系統、測控通信子系統、總體電路(電纜網及載人飛船配電器)、推進艙結構及總裝等任務中,涉及創新的就包含了采用國產化材料太陽翼等多達數十項的技術狀態更改。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采用的太陽翼是我國載人航天領域第一個全國產化材料的太陽翼,打破了以往太陽翼基板結構的高性能碳纖維材料依賴進口、受制于人的局面,為實現空間站工程自主可控奠定了基礎。
八院與配套單位合作,僅用了1年多時間就成功研制出采用國產高模量碳纖維和鋁蜂窩芯的剛性太陽翼,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神舟十一號的太陽翼不僅啟用了新的國產化材料,并且其在軌復雜工況下的載荷適應能力更大于一般衛星。
自2014年上半年開始,不到兩年,從在國內碳纖維廠家和高校中廣泛調研開始,通過對比選型和多輪的設計改進以及工藝優化,八院最終完美解決了國產碳纖維材料應用在太陽翼中的適應性和穩定性以及國產碳纖維和國產鋁蜂窩芯的匹配性等問題。
神舟十一號電源分系統的設計師們還將基板全部進行了國產化“改造”,通過初樣階段詳細的設計,包括全面充分的仿真分析和試驗驗證以及材料級、工藝級、組件級、整翼級的試驗。最終,神舟十一號的“翅膀”在原材料上實現了國產化,成為目前國內所有衛星型號中太陽翼國產化最徹底的型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