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工打造世界首條“零排放綠色開采礦井”
航天科工打造世界首條“零排放綠色開采礦井”

文章來源: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16-12-08
“不錯不錯。這個寬敞,這個舒服,比小轎車好?!?/p>
近日,神東煤炭集團公司機電管理部副經理單杰率領12名采礦隊長,在試駕、乘坐了中國航天科工四院重工公司5噸礦用防爆電動無軌膠輪物料車(簡稱物料車)和礦用19人防爆電動無軌膠輪人員車(簡稱人員車)后,對產品贊不絕口。
明星產品出世 攪局礦井裝備
其實,在神東集團,二十多年前礦工就可以乘坐汽車到井下工作,井下物資也可以通過汽車運輸,但美中不足的是,以柴油為動力的防爆電動車還是讓礦工聞了許多油、遭了許多罪,使身心受到嚴重的創傷。
二十多年后的某一天某一刻,兩款以鋰電池為動力、完全滿足煤炭工業4.0需求的運輸裝備橫空出世,攪亂了煤層深處運輸裝備的格局。這兩款車就是重工公司研制生產的物料車和人員車,產品一徑問世,便吸引了整個煤炭行業和媒體,贊譽聲四面乘風而來。在每兩年舉辦一次的中國國際煤炭采礦技術交流及大型國際煤炭采礦設備展覽會上,《人民日報》、新華網、《中國經濟時報》、《中國工業報》等眾多媒體和中外人士對這兩款運輸裝備非常青睞,成為了展覽會上的“明星”。
“特種車中的‘特斯拉’?!泵襟w給出的評價,不僅激發了生產廠家的雄心斗志,也讓用戶“芳心”大動。
“這絕對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現代綠色礦井環保智能輔助運輸裝備?!苯鸨y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用戶用親身感受敘述了產品的種種特性和優越。
這到底是兩款什么樣的車?這兩款車為什么這樣吸引用戶眼球、被媒體追蹤?
通過記者多方了解和求證,這是兩款專門結合井下特殊惡劣工況、采用多項創新技術量身定制的運輸裝備,其零排放、低成本、高出勤率、續航里程長的優勢,在實際工業運行中得到了充分驗證和考核。該兩款運輸裝備以“零排放、低能耗、低噪音、低故障、高壽命、易維護”的強大優勢,解決了現有礦用防爆柴油車“高污染、高油耗、高噪音、高故障、低壽命、難維護”等短板,降低了礦井風量要求,改善了礦井作業環境,讓井下工人能呼吸到與地面一樣的空氣,使煤礦工人由“黑領”變“白領”成為了現實。
僅僅以上優勢還遠遠不能滿足市場和用戶的需求,這兩款運輸裝備都具有四輪獨立驅動、獨立懸架系統、電制動+機械制動、井下防爆等智能技術,可實現車輛狀態實時智能監控,能量智能調節控制分配。物料車一次充電續航里程90公里以上,出勤率達到94%;人員車井下綜合工況滿載續航里程大于80公里,出勤率高達95%以上。這兩款車不僅續航里程高于同類產品,公里/百能耗成本費用也僅僅只是同類型柴油車的13%。
盛贊八面來襲 航天著眼未來
明星自然少不了粉絲的追逐,品牌也自然離不開粉絲的稱贊,這些來自四面八方對重工公司礦用運輸裝備的盛贊,不僅僅只有煤層深處的司機,還有資深記者、工程院士、高層領導、國外大亨。
第一個開上新能源運輸裝備的神東集團大柳塔煤礦司機劉峰就為產品編了一段順口溜:純電動,真環保;噪音小,沒煩擾;沒油煙,空氣好;充上電,可勁跑。
無論怎么可勁跑,這兩款運輸裝備也不可能一口氣跑到白俄羅斯去。但白俄羅斯工業部副部長伍秋平、別拉斯公司總經理巴爾霍姆奇科,在重工公司生產現場觀看了物料車和人員車表演后,異口同聲地把自己心中的愿望開玩笑地說了出來:直接把車開到白俄羅斯去吧。
《工程機械周刊》記者王玉衛在多次深入煤礦井底采訪后,寫下了這樣的文字:依托軍工越野底盤和電動核心技術進軍礦山,重工公司打破電動續航魔咒,掀起了井下電動運輸車綠色智能、安全高效的革命。
中國工程院院士、神華集團科技發展部總經理顧大釗在考察兩款產品的實際運行情況后稱贊:這兩款產品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現代綠色礦井環保智能輔助運輸裝備,不僅給煤炭礦井注入了綠色開采元素,更掀起了煤炭井下運輸裝備綠色智能、安全高效的革命。
前不久,湖北省委副書記、代省長王曉東在視察重工公司時,在他看完物料車和人員車演示后忍不住說:這么綠色智能、安全高效的礦用運輸車,我還是第一次見到,這才是真正的創新、改革和推進時代進步的產品。重工公司以創新促進轉型升級的做法,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的理念內涵。
面對各方的盛贊,重工公司領導班子表現得相當冷靜和睿智。“用戶的認可,是我們前進的動力;媒體的關注,是我們力量的源泉。我們將一如既往前行在新能源井下運輸裝備的大道上,為用戶提供更多高端智能、綠色環保、安全高效的運輸裝備?!倍麻L、黨總支書記鐘江國如是說。
據重工公司高層透露,他們將根據用戶需求,系統開展礦區應急救援裝備、100噸級防爆電動鏟板運輸車、礦用電動車智能健康診斷管理與指揮數字平臺系統等創新項目,為神東集團真正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打造世界首條“零排放綠色開采礦井”,做出國際標準注入新的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