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核集團率先突破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關鍵技術
中核集團率先突破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關鍵技術

文章來源: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16-12-12
聚變核能是一種全新的能源形式,未來它有望徹底解決人類的能源問題。為此,包括中國在內的七方三十多個國家的科研人員開啟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科學合作工程——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
近日,由中核集團西南物理研究院自主研發制造的國際熱核聚變核心部件——超熱負荷第一壁原型件在國際上率先通過權威機構認證,這是我國對國際熱核聚變項目的重大貢獻。西南物理研究院完成該部件的自主研發制造工作,將對未來自主建造聚變堆,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英文簡稱ITER,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科研合作項目之一。目的就是實現的可以控制的核聚變反應。由于其產生能量的原理和太陽發光發熱的機理相似,因此也有了“人造太陽”的美名,而要構建起這個“人造太陽”的核心,這就需要特殊的材料筑起一道“防火墻”,抵御核心的高溫環境。
在整個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中,有多個國家在研制這樣的高溫核心材料,而中國科學家承擔的研制的材料,處于反應堆最核心位置,直接面對高溫聚變物質,因而被成為反應堆的“第一壁”,ITER的設計方案要求,第一壁要承受每平米4.7兆瓦的熱量,這幾乎可以瞬間將一公斤的鋼鐵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