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地質總局“智慧治水”助力浙江生態文明建設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智慧治水”助力浙江生態文明建設

文章來源:中國冶金地質總局 發布時間:2016-12-20
近年來,中國冶金地質總局“智慧治水”核心技術積極服務浙江省“五水共治”大規模治水行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發揮了巨大作用,取得了良好成效。
2013年,浙江省部署推進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五水共治”大規模治水行動,但城市地下管網普遍存在的淤積嚴重、雨污混接等情況成為檢測治理中的一道難題。中國冶金地質總局所屬正元地理信息有限公司利用地下管網探測技術及三維河道檢測技術成功解決了這些難題,在浙江湖州市德清縣得到成功應用,助其兩奪浙江治水最高榮譽“大禹鼎”獎。
在德清縣鐘管鎮工業功能區,當地政府與來自“地理信息小鎮”的中國冶金地質總局所屬浙江正元地理信息有限責任公司合作,借助“管道爬行機器人”,為地下管網“全身體檢”。“管道爬行機器人”能夠精確探測出管道淤積和破損之處,并將采集到的數據交由電腦儲存和分析,標明檢測位置,繪制圖表,對管道的破裂、滲漏、支管私接和其他各種結構性缺陷及功能性缺陷作出等級定性,為后面的清淤、修復提供了可靠的分析數據。管道機器人的工作效率為人工的30倍以上,此項技術的成功應用減少了人工負擔,并有效避免了井下空氣污濁對下井人員的身體傷害。 通過“管道爬行機器人”為地下管網“全身體檢”,徹底解決了園區多年來污水排放不暢的問題。
在蠡山村三仙橋畔,中國冶金地質總局下轄三川德青工程機械有限公司建起了淤泥干化處理站,對從河底絞吸上來的泥漿進行干化處理后,用于路基填料、工程回填土,實現淤泥的資源化利用,為循環經濟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正元地理信息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河道三維監測系統在這方面也發揮了巨大作用。該系統利用聲波技術,清楚探測河底淤泥堆積情況,并制定清淤方案,對河道進行動態監測管理。該系統的成功應用,為當地建立起河道大環境、淤泥模型、水面模型等三維模型,實現河道地質斷面查看,進行河道回淤分析,并實現淤泥土方量計算、污泥分析,對淤泥進行生態化利用,不僅為治水服好務,而且還可廣泛應用于城市防災減災、重要工程建設等,同時能夠有效減少對水底生態的破壞,有助于保持生態平衡。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在浙江積極服務“五水共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做法和成效引起了央視和《人民日報》等媒體的關注。2016年12月初,中央電視臺《芝麻開門》欄目組到德清錄制節目,應節目組的邀請,公司智慧河道管理技術也參與了節目的錄制。12月13日,《人民日報》第十三版刊登文章,對正元地理信息公司利用地下管網探測技術及三維河道檢測技術在“五水共治”中發揮的作用表示肯定。
下一步,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將繼續深化推進轉型升級,積極服務國家生態文明建設戰略部署,在智慧管網、智慧水利、智慧燃氣、智慧供水、美麗鄉村以及智慧旅游等多方面研發核心技術、拓展業務領域,為服務社會、服務民生,持續做出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