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首個華龍一號核電機組防城港4號機組開工
“十三五”首個華龍一號核電機組防城港4號機組開工

文章來源: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6-12-26
2016年12月23日,中國廣核集團防城港核電4號機組核島澆筑第一罐混凝土(FCD),標志著我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又一示范機組正式開工建設。防城港核電4號機組的開工,也成為我國“十三五”期間首個開工建設的華龍一號核電機組。目前,中國廣核集團在運核電機組19臺,總裝機容量2038.4萬千瓦,是我國最大核電運營商,在建核電機組9臺,裝機容量1135.6萬千瓦,繼續保持世界最大核電建造商地位。
防城港二期核心設備均為“中國造”
廣西防城港核電站規劃建設6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一次規劃,分期建設。其中,一期工程1、2號機組為CPR1000機組,一期工程于2016年10月1日全面建成。二期工程采用我國自主知識產權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3號機組已于2015年12月24日開工建設,目前正按計劃推進建設。
作為我國核電“走出去”的主打品牌,華龍一號示范項目——防城港核電站也是我國核電開拓國際市場的橋頭堡。中廣核將主導建設的英國新建核電項目布拉德韋爾B項目亦采用華龍一號核電技術,并以防城港核電站二期作為參考電站,它將成為中廣核向世界展示中國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的窗口,并由此帶動我國裝備制造業的升級和“走出去”。
防城港核電3號機組自開工建設以來,工程建設進展順利。目前,已完成核島筏基澆筑和底板施工,常規島也已正式開工建設,工程重大里程碑節點均按照計劃推進。防城港核電二期工程3、4號機組汽輪發電機組、反應堆壓力容器等核心設備制造已全面啟動,均實現國內制造廠商承制。
廣西防城港核電有限公司不斷優化項目管理模式,創新工程管理方式,應用最新科研成果,為建立我國自主三代核電的標準體系和品牌做出了有益嘗試,對三代技術核電站建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應,為后續“華龍一號”機組的建設提供了寶貴的實踐經驗和重要的參考依據。
環保效益相當于新增725平方公里森林
防城港核電一期工程1、2號機組分別于2016年1月1日和10月1日相繼投入商運,商運以來安全業績良好,安全管理體系運作有效。截止目前,全年未發生重傷及以上事故,未發生影響環境和周邊社區居民安全的事件。
同時,防城港核電站為北部灣經濟區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清潔電力。據測算,防城港核電站一、二期工程四臺機組投運后,具備每年315億千瓦時的發電能力,與同等規模的燃煤電站相比,每年可減少標煤消耗101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2486萬噸,減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約40萬噸,環保效益相當于新增了725平方公里的森林,對治理大氣污染、實現我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目標、保護生態環境發揮著積極作用。
在貢獻清潔能源的同時,防城港核電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爭取成為讓社區安心、暖心的好鄰居。防城港核電開啟精準扶貧模式,積極改善廠址所在地居民就業問題,多次組織核電專場招聘會,為廠址所在地周邊居民提供就業平臺和就業機會,截止目前,在防城港核電就業的防城港本地人及廣西籍員工有2800多人。同時,2016年防城港核電開展了“8·7公眾開放體驗日”、核電“微旅游”等大型公眾開放活動14次,累計接待公眾參觀超過1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