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國家電網公司 發布時間:2017-02-16
農歷臘月二十八,京哈高速很忙碌,思鄉心切的人兒駕車來來往往。
在出京方向田家府服務區的閘道盡頭,一座電動汽車充電站內,4個綠色的充電樁一字排開,3名設備維護人員有的在檢查分體機里的充電模塊運行情況,有的在為車主講解充電樁的使用方法。
“快過年了,開著電動汽車回河北老家,在服務區吃飯的工夫順便給車充個電,方便多了,比加油還省錢!”見到記者,正在充電的孟先生高興地說。
“田家府服務區的電動汽車充電站,是為春節期間大家出行方便,特意在節前投運的。”北京通州供電公司營銷部劉洋介紹,這些充電樁均采用最高120千瓦快充技術,充電效率比普通快充樁提高了近1倍,僅需30~50分鐘即可完成普通電動汽車的電量補給。春節期間,負責通州供區范圍內48座充電站設備的4名運維人員分兩組,每周巡視兩次,檢查充電站的設備,確保充電樁正常使用。
離開田家府服務區,我們又駕車來到通州區漷縣公共汽車充電站——2017年通州區通電的首個公共汽車充電站。
“這些充電樁目前都通電了,過完春節就能投入使用。”在漷縣公共汽車充電站值班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充電站能同時為10輛公交車充電,只需要1個小時就能充滿,續航里程有200公里。節后會陸續投運6座公共汽車充電站,通州區內的柴油公交車也將逐步換成純電動公交車。
目前,通州地區共建成公共充電站點53座,充電樁近千臺,有效滿足北京城市副中心電動汽車充電服務需求。
“十三五”期間,通州地區將規劃建設近萬臺充電樁,全面打造“一網—三線—多區域”(一張充電網,京哈、京津、京通—通燕三條高速沿線,多個功能區和鄉鎮中心區)的充電設施布局結構,通州全境實現“2公里充電圈”。
公共汽車充電站的隔壁就是通州漷縣鎮公共汽車總站,春節后,清潔綠色的大公交就能在這里充電上路,記者似乎都能看到車輛進進出出的熱鬧景象了。
讓電動汽車安全返程
農歷正月初六,春節假期最后一天,不少回家團聚的人們踏上返程的路途。與往年一樣,高速公路上也迎來又一波春運高峰,其中也少不了電動汽車的身影。高速服務區充電方不方便?擁不擁堵?服務如何?記者跟隨浙江寧波供電公司鎮海用電檢查班工作人員馮強和黃喆俊來到寧波繞城高速服務區快充站一探究竟。
“充電速度快,方便極了,我和‘小白’都很開心。”鄔海剛把車停到充電位,熄火,下車抻了抻手腳。他為他的吉利帝豪EV電動汽車取了個外號“小白”,看得出他對這趟開車回家的體驗很滿意。
“開著這么新潮的電動汽車回老家過年,別提有多拉風了。”鄔海剛是安徽歙縣人,在寧波新福鈦白粉有限公司工作,是塑膠制品車間的一名安全員。初六一早,他收拾行囊,載上鄉愁,裝滿家鄉的味道,在妻兒依依不舍的眼神中,開上充了一夜電的電動汽車從老家歙縣啟程返回寧波。
馮強檢查完三號充電位的充電槍和電纜進出線孔洞封堵情況,讓黃喆俊在用電檢查單上做好記錄。冬季寒冷,電纜孔洞最怕老鼠等避寒的小動物光臨,馮強特別注意。他告訴記者,隨著浙江省高速服務區快充站全覆蓋,并與上海、安徽、福建、江西等高速充電網絡無縫對接,跑在高速公路上的電動汽車越來越多。春運期間更加集中,所以,馮強所在的用電檢查班也排好值班表,對寧波市鎮海區的幾個高速服務區快充站及其所連箱式變壓器做好安全檢查。
說話間,馮強已經引導好幾輛電動汽車依次停到充電位充電,黃喆俊也沒閑著,他正悉心指導一位剛上高速準備回家的車主如何使用充電槍。
其實,鄔海剛的返程線路并不復雜,從歙縣出發,途經京臺、滬昆高速行駛大約190千米來到衢州東,再延甬金高速到金華東陽服務區為電動汽車充滿電后,就可以一路狂奔回寧波了。鄔海剛坦言,目前充電汽車電池的續航能力普遍在250千米左右,早些時候一想到買車后很可能無法跑上高速,就十分猶豫。“現在好了,與浙江相鄰的幾個省份已經基本上全覆蓋,開電動汽車出遠門根本不用發愁了。”鄔海剛嫻熟地將充電槍插進車子充電口,20多分鐘后,拔槍、歸位,手機掃碼結算,一氣呵成。
“其實省下的不光是錢,還有生態環境。”鄔海剛稍息片刻后,坐上“小白”駛上了他的春節返程路。
熱乎!新能源給咱供暖
1月29日,農歷大年初二,許多家庭都在張羅著女兒回娘家團聚的飯菜,而吉林白城供電公司員工張輝全大清早就出了門,踏上了供暖專線特巡之路。我們跟隨他,一路從白城市區來到了偏遠郊區。一陣寒風吹過,張輝全緊了緊衣領,搓了搓冰涼的雙手,繼續沿著線路走下去。不遠處,他的徒弟郭帥正用驗電筆檢測配變箱內接點的連接情況。
春節前后是東北一年中最冷的時候,而白城供電公司配電運維班肩負著轄區居民的節日保供電任務,特別是區域內的大唐加熱站是保證洮南市居民溫暖過節的重要用戶,不能有絲毫懈怠。
吉林大唐加熱站是吉林省首家清潔供暖項目,總容量為19260千伏安,供暖面積10萬平方米,供暖客戶3000余戶,項目利用風電多余電能為鍋爐加熱采暖,每年供暖期約消耗棄風電量1500萬千瓦時。白城供電公司為保障加熱站安全穩定供電,為加熱站架設兩條專用線——10千伏臨洮線和新發線,共計8公里,全部使用絕緣導線,同時利用城市配網改造契機,把兩條線路全部改造為拉手運行,提高環網運行可靠率,確保不因設備故障而影響加熱站供電。此外,兩條專用線路用電設施全部計劃檢修都錯峰安排在夏季,確保設備不因停電檢修而影響供電服務。
“今天咱們把這兩條專用線路走完了,還要到加熱站幫他們再看一眼設備,在春節這個節骨眼兒上,不能出一點差錯。”張輝全和郭帥說。“天氣越冷,加熱站用電量越大,越容易引起接點過熱情況,咱倆每個設備都要好好看看。”郭帥邊走邊跟師傅商量著。
“可別小看咱這工作。”張輝全邊用鉗子綁扎著松動的拉線,邊跟徒弟說,“家里的老老小小能在屋里熱乎乎地看電視吃餃子,不都得靠咱們維護好線路啊!這兩條線路已經安全穩定運行6年了,自從咱們市里改成了電力供暖,身邊的親戚朋友都說室內溫度比以前高了、穩定了,空氣也好了,天也藍了。”
他們又清理了兩處桿下的雜草,防止造成火災隱患,對一處地線松動隱患進行消缺,確保設備零隱患運行。已近傍晚,他們結束特巡任務,收拾好工具箱,循著落日余暉,向著家的方向走去。“女兒從外地回來,終于能回去見見女兒了。”張輝全激動不已。
“煤改電”改出了新氣象
1月26日14時,北京市城區及南部地區一片陰霾,而從京承高速白馬路出口向東南1000米順義區高麗營鎮高麗營一村卻天空湛藍,讓人的心情瞬時變得舒暢。
高麗營一村村民龐國山家煤改電之后的空氣源熱泵正在安靜地運行。
龐國山是順義區2016年煤改電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再也不想回到燒煤的日子了,去年我第一個響應政府號召,以前燒煤,總得提著煤穿過整個院子,里里外外折騰不說,一院子的煤灰怎么也掃不干凈,現在多干凈。主要還是方便,整個供暖季都開著,不用來回搬煤、半夜起來籠火更加安全,夜里睡覺踏實多了。”
“2016年順義區共完成51個村共21383戶‘煤改電’工程改造”高麗營鎮供電所副所長劉瀟介紹說。高麗營一村是順義區2016年“煤改電”示范村。
“我們有‘日常購電不出村、應急送電全天候、多方協同保供暖’三大舉措全力保障‘煤改電’用戶用電可靠。”路志文說。路志文是高麗營一村的電管家。在順義,幾乎每個村都有一個電費充值卡的代售網點,沒電了隨時可以到網點買充值卡,每個“煤改電”村設置了一名電管家,村民只要有用電問題都可以找他們,春節期間也不例外。
據劉瀟介紹,配電線路都是重新架設換成了絕緣導線,比原來的裸導線可靠性高很多,以前每到刮風、下雨、下雪就要防止線路跳閘,高麗營供電所要保障14661戶客戶用電,運維、搶修、換表、售電、報裝等,人手很緊張。現在配網可靠性高了,再加上有了便捷購電方式,人員緊張局面較以前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