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發布時間:2017-03-20
近日,中國海油所屬中海油服對渤海兩區塊的寬頻地震采集資料的處理工作漸近尾聲,這是中海油服物探事業部自主研發的水平纜寬頻地震采集處理技術的首次應用。此項自主創新,不僅使中海油服打破了國外公司對變深纜寬頻地震采集處理技術、設備的壟斷,也使寬頻地震采集從變深纜形式簡化為水平纜形式,要求的纜深從50米減少到15米,大幅提升了寬頻地震采集技術的適用范圍,物探技術獲得行業性突破。
2010年,外方的變深纜寬頻地震采集處理技術雖并不成熟,但已推向市場并引起市場普遍興趣,由于沒有可供參考的資料、經驗,中海油服面臨的形勢異常緊迫——不具備寬頻地震采集處理技術,公司將在物探市場競爭中舉步維艱,甚至最終出局。
變深纜寬頻技術自2010年首次應用后,其采集設備一直為外方壟斷。中海油服雖先后掌握了拋物線變深纜寬頻地震采集處理技術、直斜纜寬頻地震采集處理技術,但采集設備依然受到外方制約,不僅要承擔高額設備采購費用,還制約了國內海上先進地震勘探方法的研究、實施,以及我國石油工業向深水領域進軍的步伐。
如何才能打破外方對寬頻地震設備的壟斷?中海油服物探事業部通過在地震勘探領域多年的“摸爬滾打”發現:地震資料的采集、處理技術相互依存,處理技術的提升可以改變地震資料采集模式,從而改變了大多數人印象中采集技術發展帶動處理技術進步的思路,并迅速找準破局的關鍵點——通過本質上創新資料處理技術,改變地震采集方式,最終打破外方對采集方法和采集設備的壟斷。
寬頻地震勘探技術是實現高精度地震勘探的重要方法之一,相較常規地震采集方式,其成像分辨率可提升1倍以上,能全面提高地震資料成像質量,較好解決復雜構造成像、精細儲層預測等問題,該技術被譽為物探史上的第三次革命性事件。
寬頻地震采集處理技術必須迅速掌握。對此,中海油服展開自主攻關,在飽嘗失敗的艱辛后終于創新開發了變深纜寬頻地震資料處理技術,并應用于生產實踐。然而,處理技術的突破并未解決寬頻野外采集裝備的受限,通過1年多不斷嘗試適用該技術的物理、數學運算方法,并對已有物理公式進行相應修改,中海油服終于在2016年首次創新提出了水平纜寬頻采集處理一體化技術。
2016年底,中海油服自主創新的水平纜寬頻地震采集處理一體化技術終結碩果,先后在渤海、加蓬等區塊成功進行采集和處理應用。該技術徹底改變了全球范圍內變深纜寬頻地震采集的模式,適合的作業水深從60米降低到25米,寬頻處理技術更是應用到了6米纜深的常規資料中,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為在淺水區應用寬頻地震采集處理技術打下了基礎。這也使中海油服成為全球第四家擁有自主寬頻地震采集處理一體化技術的企業,提升了市場開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