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參建的中亞天然氣管道成功穿越伊犁河
中國石油參建的中亞天然氣管道成功穿越伊犁河

文章來源: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發(fā)布時間:2008-12-22
當地時間12月18日23時6分,中亞天然氣管道控制性工程之一——伊犁河穿越第一條主管完成回拖,宣告伊犁河單線定向鉆穿越一次成功。為穿越緊張鏖戰(zhàn)46天的石油管道人,臉上終于露出燦爛的笑容。
這是中國石油管道局穿越公司第一次在哈薩克斯坦成功實施大型河流穿越,也是目前中國施工隊伍所完成的管壁最厚的大口徑天然氣管道定向鉆穿越。以伊犁河成功穿越為標志,中亞天然氣管道全線建設順利推進,截至12月20日,已完成主體焊接662公里,重大控制性工程全部按照節(jié)點順利進行,完成全年施工任務指日可待。
伊犁河是亞洲中部最大的內陸河,流經中國和哈薩克斯坦。伊犁河與中哈天然氣管道交匯于哈薩克斯坦扎爾肯特市南,阿拉木圖至霍爾果斯公路伊犁河橋以東6.3公里處。伊犁河穿越是中亞天然氣管道哈國段施工的難點,也是決定中亞天然氣管道能否按期完成全年施工任務以及實現“2009年底單管通氣”目標的控制性工程。
中亞天然氣管道公司針對穿越技術難度高、施工風險大等實際,超前規(guī)劃,超前組織,周密安排,強化協調,死保節(jié)點。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充分利用各種社會資源,積極協助管道局辦理哈薩克斯坦安全、環(huán)保、泥漿處理等多種許可,積極推動穿越管材制造運輸、穿越施工人員及設備動遷等各項準備工作,努力排除各種障礙。與此同時,嚴把技術、質量和安全“三關”,嚴格堅持按施工程序辦事,組織ILF項目管理咨詢公司和摩迪監(jiān)理公司的專家對伊犁河地質勘查資料和施工技術方案進行嚴格認真的審查。組織召開穿越工程HSE專題討論會,做好施工風險評估,制定相應的風險消減措施,做好防汛準備,以確保穿越施工萬無一失。
此次穿越是管道局第一次組織實施管材壁厚為28.6毫米、管徑為1067毫米的大管徑管道定向鉆穿越。穿越地質主要為中砂和細沙,施工中容易造成鉆孔坍塌、泥漿外泄,施工風險較大。同時,冬季氣候寒冷,對定向鉆施工的泥漿防護和回拖發(fā)送都帶來很大困難。為保證穿越成功,管道局不斷優(yōu)化技術方案,選派專業(yè)化程度最高、設備最先進、技術水平最高的穿越公司負責具體施工,動用先進鉆機,選派施工經驗豐富的管理和技術人員。11月3日開鉆以來,穿越公司精心組織,科學施工,根據穿越過程中的數據分析,在原計劃進行7次擴孔、3次洗孔的基礎上,又增加2次洗孔,保證了穿越的成功。伊犁河定向鉆成功穿越,是管道局穿越隊伍在哈薩克斯坦的第一次穿越。這次成功亮相,為其開拓市場做了很好的宣傳。
中亞天然氣管道是雙線敷設,伊犁河將進行3次穿越,其中穿越主管2次,穿越光纜套管1次。這次成功穿越的是第一條主管道,下一步進行光纜套管穿越回拖,2009年2月將完成另一條主管道的穿越回拖。
據介紹,在甲乙方和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下,中亞天然氣管道哈國段施工進展迅速。目前,工程施工一線員工士氣高昂。這條管線推廣獨特的創(chuàng)新工法后,施工速度屢創(chuàng)新高,完成今年全年700公里的管線焊接任務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