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油稠油化學驅技術成功打入國際市場
中國海油稠油化學驅技術成功打入國際市場

文章來源: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發布時間:2012-08-21
由中國海油旗下海油發展采油技術服務公司攻克的海上稠油聚合物化學驅技術,因增產效果良好而飄香海內外。至今年8月已在渤海累計增油210余萬立方米。上半年成功打入印尼、巴西等國際石油技術服務市場,獲得多個研究設計項目。
渤海稠油資源豐富,但高效開發是個難題。海油發展強化技術攻關,2003年至2005年在綏中36-1油田開展單井聚合物化學驅試驗,摸清了海上稠油油田注入聚合物條件。2007年擴大試驗規模,至2010年底在5個平臺17口井應用了該技術,單井產量翻番。隨后遼東10-1油田、錦州9-3油田及綏中36-1油田陸續推廣應用,增產效果顯著。至目前整個渤海灣已形成37口井注入聚合物、148口井采油的規模,累計增油210余萬立方米。
“櫻桃好吃樹難栽。”技術人員感慨,海上油田開發受平臺壽命及空間限制,需要在最短時間內多產油,對工藝技術很挑剔。實施聚合物化學驅采油技術,陸上油田先要在大廠房內規模配制聚合物溶液,聚合物溶解時間2小時。海上油田無法滿足這些條件,只能在相對簡易的工藝流程中和狹窄平臺上,快速完成聚合物溶液的配制、注入等工作,這就需要攻克聚合物速溶、連續配液等多項關鍵技術。10年攻關,如今終于實現40分鐘內規模連續配液能力,使得渤海稠油油田規模聚合物化學驅采油最終實現,獲得較好增產效果。
聚合物化學驅采油技術能將渤海稠油油田采收率平均提高8%以上,成為稠油上產利器。中國石油和化工自動化協會對這項技術給予極高評價,認為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在2011年度石油和化工自動化行業科學技術獎評選中,這項技術以高票獲得一等獎。
國外科研機構、企業也聞到了花香,相繼發表與之有關的論文,并前來取經。2011年挪威國家石油公司攜手合作伙伴中國中化集團公司特意來海油聽取了該項技術介紹,參觀了作業現場,隨后委托海油發展采油技術服務公司對一油田進行聚合物化學驅前期地面配注工藝概念設計。今年3月,又委托海油發展采油技術服務公司一項與之相關的項目研究,目前該項目已通過驗收,獲得高度評價,雙方的合作領域進一步拓寬。此外,印度尼西亞SES公司年初也委托其開展一油田聚合物化學驅實驗研究及高效配注工藝設計,進一步增強了該技術邁向國際市場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