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經濟日報 發布時間:2003-07-02
抗“非”一線黨旗紅
----中國鐵道建筑總公司總醫院黨委
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進基層黨組織的先進事跡
中國鐵道建筑總公司總醫院,是1984年鐵道兵集體轉工時組建的一所市級綜合醫院。在非典肆虐京城,首都人民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的緊急時刻,中鐵建總醫院黨委主動為國分憂,決定及時開設發熱門診收治非典病人。4月20日被石景山區政府定為非典病人定點收治醫院后,院黨委從忠實實踐“三個代表”的高度出發,帶領全院職工克服重重困難,全力以赴投入抗非典戰斗。連續奮戰45天,共收治非典和疑似病人65例,治愈出院19例,死亡2例,其余病人已于5月21日前由北京市統一安排轉院,做到戰斗不減員,一個不感染。該醫院還奉命抽調共3批26名醫務人員到北京市其他非典定點醫院第一線工作,為首都抗非典斗爭做出了重要貢獻。北京市防治指揮部和國家衛生部領導稱他們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醫療隊伍。
顧全大局,臨危受命挑重擔
中鐵建總醫院黨委始終站在抗非典斗爭最前列。4月20日石景山區政府下達將該醫院作為非典定點醫院的緊急通知,要求一周內正式收治病人。當時醫院的情況是:住院的病人多,辦理正常住院病人出轉院工作量大;病房不合傳染病管理要求,要進行結構性改造;技術力量不足,搶救設備短缺。黨委書記陰瑞堅決表示:要克服一切困難,完成好黨和人民交給的光榮任務。黨委連夜召開會議研究部署,成立了以黨委書記為組長、以院長和常務副院長為副組長的領導小組和救治機構,按照精兵強將上一線的原則,定崗定人。
次日,院黨委以黨員干部為重點,層層進行思想動員,有144名醫務人員和三個集體寫了決心書和請戰書。共產黨員何夏寧、夏英露、郭愛華、于澤在決心書中表示,絕不辜負黨和人民的信任,帶頭到最艱苦、最危險的地方去工作,用實際行動為黨旗增輝。
醫療區原有的衛生員都是雇用的臨時工,一聽說醫院改為非典定點醫院的消息,因害怕感染,都辭職不干了。共產黨員、理療醫師杜方亞知道,衛生員直接接觸病人,處理病人生活垃圾和排泄物,感染率高。然而他自告奮勇去醫療區當衛生員。在他的帶領下,幾名醫生也報名當了病區的衛生員。
院黨委帶領全院職工踴躍參戰,晝夜突擊,迅速辦完了185名正常病人的出院手續;對病房進行結構改造,對設備全面整修;對一線人員進行崗前培訓。僅用5天,各項準備工作全面就緒。
4月26日,首批抗“非”勇士29人進入陣地。當天接收非典病人11名,從而減輕了石景山區非典病人住院難的壓力。
依靠科學,勇創防治非典奇跡
非典是尚未被完全認識的一種新的傳染病,要完成好抗擊非典,成功地救治患者的艱巨任務,歸根結底要靠科學。
該醫院黨委及時組織大家認真學習胡錦濤總書記關于“要奪取同疫病斗爭的勝利,最關鍵的是要充分發揮科學技術的重要作用”和“依靠科學,戰勝非典”的重要指示,組織大家從戰爭中學習戰爭,科學認知非典,認真總結經驗,嚴格按照傳染病管理規范操作,既要救治病人,又要防護好自己。主要抓了四個環節:一是組織好預案研究,成立了8名具有高級職稱人員參加的專家組,對廣東和北京一些大醫院的作法和經驗進行學習借鑒和整理,采取中西醫相結合的辦法,針對患者的體質和病情,因人施治,分別作出預案,同時集中54名醫療業務尖子上一線,圍繞救治、防護和疑似病例檢測等重大課題開展技術攻關。及時制定出SARS防治辦法、醫療管理規章制度、操作程序,確保了醫療質量。二是下大力抓好全員培訓和一線人員強化培訓,請北京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家和302醫院傳染病專家來院講課,并對一線醫護人員進行嚴格考試。共培訓43場次,參加培訓3762人次,較好地掌握了非典診斷標準、治療方法、搶救措施。三是科學防治和心理治療緊密結合,以科學知識和無微不至的人文關懷幫助患者正確對待疾病,克服焦躁和恐懼心理,提高治療效果。四是實施科學組織指揮,抓住消毒隔離、醫療護理、醫務人員防護和后勤保障等關鍵環節,嚴格監督和管理,領導分工負責,層層抓好落實,對各層管理者,普遍強調立足一線,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使防治工作協調有序、工作到位、優質高效。
有一位中年女患者,插著導尿管來醫院,思想負擔重,情緒煩躁恐慌,將擦痰紙等污物滿地亂扔,不配合治療。共產黨員、護士長張桂霞和護士胡燕萍等同志懂得,對這樣的病人,不僅需要藥物治療,更需要心理治療。她們待她如親人,晝夜24小時看護,思想上開導,生活上關心,為她吸痰、喂飯、擦身,病情加重時,及時上呼吸機。經過精心治療和悉心呵護,病情很快好轉,同醫護人員建立了深厚感情,當區衛生局安排她轉院時,她依依不舍。一位76歲的男性患者因同時患有糖尿病、半身不遂等多種疾病,病情惡化。救治這樣的非典病人成功的可能性極小,然而只要有一線希望,他們就決不放棄??浦魅伟子裰ьI一線醫務人員先后5次改進該患者的醫治方案,同時不顧被感染的危險,給老人擦痰、接屎接尿、喂水喂飯,實行特級護理,并耐心開導老人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經精心治療和護理,終于使這位危重患者轉危為安,創造了醫治非典的奇跡。
率先垂范,黨員干部為人表率
該院黨委把抗擊非典的戰場作為加強黨的建設的課堂,充分發揮政治核心作用,黨委成員率先垂范,黨員干部為人表率,有效地增強了醫療隊伍的凝聚力和戰斗力。醫院黨委書記陰瑞全身心帶領醫務人員工作在一線,女兒生病在家,也無精力顧及。原副院長孫世允,“臨危受命”當院長,他身先士卒,夜以繼日地工作在一線。常務副院長葉林書,主管醫療工作,是黨委班子的“戰時”參謀長。他直接組織一線救治工作,任務繁重的壓力,夜以繼日超負荷的拼搏,誘發了肺炎。在這種情況下,他白天救治病人,晚上抽空為自己輸液,邊輸液邊用手機指揮作戰。三個病區和發熱門診臨時黨支部都是“火線”上的戰斗堡壘。支部書記和黨員劃片建責任區,認真抓好黨員和群眾的思想工作,引導和教育大家樹立必勝信心,克服緊張情緒,全心全意醫治病人,并對一線申請入黨的同志進行培養和考察。支部書記張琴,在工作間隙找本科室10名申請入黨的同志逐個談心。由于火線思想工作做得好,上一線的173人,沒有1人動搖和退縮。
黨委在抗非典中組織開展了“一個黨員一面旗”活動。黨員、老大夫王麗娟,退休后返聘在急診科,本不在上一線之列。領導考慮到她年紀大,勸她在后方工作。她說:“我過去是軍人,今天抗非典不能當逃兵!”堅決要求上了發熱門診。共產黨員、醫務處主任趙會榮在抗非典戰斗一打響,她就立即找人把5歲的女兒送回農村老家。這時,她還不知道母親已經病重臥床。家人怕她分心,沒有告訴她。就在抗非典期間,母親病故了。上級安排病人集體轉院后,她才火速趕回老家,但是她再也見不到日夜思念她的母親。
共產黨員何夏寧,是呼吸科主任,50多歲了。醫院派她到北京市組織的抗非典專家培訓班學習。她邊緊張地工作,邊擠時間整理學到的東西,編成教材,打印300多份發給全院有關人員。由于過度勞累,誘發了哮喘病。她負責的病人情況好轉了,她卻住進了病房輸液治療。共產黨員于洋,弟弟上抗非典一線,由她照顧離休的老母親。她將母親托付給同事照顧,自己也投入一線。在黨員先進事跡的感召下,在防治非典工作期間,有68名同志遞交了入黨申請書,4名同志一線入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