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上海寶鋼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04-07-12
更高的競爭在文化
上海寶鋼集團公司
一、寶鋼企業文化建設的基本情況
2003年6月12日,寶鋼提出了新一輪發展戰略:躋身世界500強,成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強大綜合競爭力,倍受社會尊重,“一業特強,適度相關多元化”發展的世界一流跨國公司。這一追求體現了寶鋼企業文化的深刻內涵,即“嚴格苛求的精神,學習與創新的道路,爭創一流的目標”。這一種精神、一條道路和一個目標,構成了寶鋼企業文化的主線,也是寶鋼25年來積累的精神財富和堅持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實際內容,已成為寶鋼人共同追求的文化理念和價值觀。“嚴格苛求”是企業發展的基礎,嚴格苛求文化是一種實干和從嚴的文化,是一種基本的態度取向。“學習創新”是企業發展的關鍵,學習創新文化是一種對外開放、崇尚科學、自主發展的文化,是一種充滿時代氣息的開拓性文化。“爭創一流”是企業發展的動力,爭創一流文化是一種面向全球,為民族復興而追求卓越的文化,是一種高層次的目標激勵文化。
25年來,寶鋼企業文化建設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1978年到1985年,寶鋼稱之為創業期文化。圍繞寶鋼一期工程的建設、生產準備和投產等工作,在引進日本新日鐵“集中一貫”管理模式的基礎上,寶鋼提出了“高質量、高效率、高效益,建設世界一流鋼鐵企業”的文化理念,注重“光榮感、責任感、緊迫感”的教育,提出了“確保85.9投產萬無一失”的口號,成為當時寶鋼員工和各路建設大軍強大的精神動力。可以說,“85.9精神”鼓舞并且錘煉了第一代寶鋼人,是寶鋼文化的源頭。
第二階段,1985年到1992年,寶鋼稱之為轉軌期文化。這一時期,我國正從計劃經濟體制逐步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寶鋼從縮小與國外先進鋼鐵企業現實差距出發,在消化、吸收引進的日本的先進管理的基礎上,提出了“建設一流的隊伍、培養一流的作風、掌握一流的技術、實行一流的管理、生產一流的產品”的爭創一流文化理念。針對質量、按合同交貨、售前售后服務等觀念問題,確立了寶鋼的市場意識。與此同時,還開展了寶鋼精神的大討論,建立了量化可考的職業道德規范。
第三階段,1993年到1998年,寶鋼稱之為發展期文化。這一時期,寶鋼在逐步掌握引進的日本管理的前提下,進行了大膽的管理創新,在三項制度改革、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市場營銷管理等方面取得國內公認的成績。寶鋼率先在全國普及用戶滿意理念,實施了CS戰略,提出了全方位滿意管理的運作模式,逐步形成了具有寶鋼特色的用戶滿意文化。寶鋼在對以前的文化理念和行為形象進行集成的基礎上,推出了《建設具有競爭力的寶鋼企業文化的構成體系》和《寶鋼形象手冊》。
第四階段,1998年至今,寶鋼稱之為整合創新期文化。1998年年底,寶鋼成功實現與上鋼、梅山鋼鐵的大聯合。上鋼、梅山與寶鋼文化各不相同,為實現從“成功聯合”到“聯合成功”的轉變,寶鋼走了一條文化逐步融合與創新的道路。寶鋼通過“六統一”管理,從向上鋼、梅山選派干部,輸出管理,技術改造等方面入手,逐步實現寶鋼管理模式向上鋼、梅山移植以及寶鋼與上鋼、梅山的文化融合。2003年下半年,寶鋼集中精力對企業文化建設的歷史進行了回顧總結,按照“三個代表”要求,對企業文化創新進行了比較深入的研究。2004年1月8日,正式提出寶鋼企業文化的主線,即“嚴格苛求的精神、學習創新的道路、爭創一流的目標”。
無論是創業期文化、轉軌期文化,還是發展期文化、整合創新期文化,都體現出寶鋼文化的兩個基本特征:其一,寶鋼文化體現了先進文化與先進管理的高度融合。寶鋼文化是管理之魂,寶鋼管理是文化之載體。寶鋼文化與寶鋼的發展水平相對稱,與寶鋼所面臨的環境相適應,與寶鋼所追求的目標相一致。寶鋼的發展離不開先進文化的支撐,先進文化的培育離不開先進管理的保證。只有融合進企業管理實踐的文化,才是有生命力的文化,才是有競爭力的文化。其二,寶鋼文化的發展,既保持核心內涵的延續性,又體現具體內容的與時俱進。寶鋼文化的核心內涵始終圍繞“嚴格苛求的精神、學習創新的道路、爭創一流的目標”這條主線。雖然核心內涵沒有變化,但其具體內容卻隨著時間和空間的變化而不斷加以豐富和完善。這正是寶鋼無論外部環境怎么變化都能保持持續發展的秘訣。從這一點上講,企業文化要體現與時俱進的特點,也就是說企業文化建設的組織者要順應企業發展的需求,繼承和發展企業文化,使之成為企業的一種核心競爭力。
二、持續進行文化與管理創新,不斷提升綜合競爭力
西方企業經歷了從人治到法治再到文化治理的過程。寶鋼在以法治企、完善制度建設的過程中,不斷強化文化治理。寶鋼文化與管理堅持以世界一流為目標,以嚴格苛求為基礎,走了一條學習與創新的道路。學習與創新的落腳點放在持續提高公司的綜合競爭能力上。
我們認為,企業文化作為公司的一種核心競爭能力,它的首要功能應該是關注影響公司發展的根本性、全局性、傾向性問題,統一員工的價值取向,規范員工的行為習慣,支撐并促進企業發展目標的實現。從這一指導思想出發,寶鋼文化建設的重點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實現公司的發展戰略為目標,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充分發揮先進文化的滲透力、輻射力和影響力,持續進行文化創新,營造一種與企業發展相適應的文化氛圍;持續進行管理創新,健全一套與企業文化相匹配的管理制度與管理流程;持續進行機制創新,造就一支與公司價值取向相一致、與公司戰略目標相適應的員工隊伍;持續進行黨建創新,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發揮中國企業的獨特政治優勢。
(一)持續進行文化創新,營造一種與企業發展相適應的文化氛圍
為推進文化創新,寶鋼開設了“觀念與創新”論壇,一般每季度舉辦一次,圍繞一個主題進行研討,已持續數年,如今“觀念與創新”論壇已進行到第十五次。在該論壇上,集團公司領導與子公司領導及有關方面就影響公司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進行廣泛研討,形成共識,統一思想。“觀念與創新”論壇已成為寶鋼進行持續文化創新的平臺。
一年一度在集團公司核心企業寶鋼股份召開企業文化建設大會,是我們進行文化創新的又一重要抓手。每次企業文化建設大會都抓住經營管理的關節點,提出主題,形成企業文化建設的年度階段性目標。第一次大會提出了建設創新型強勢文化的理念、目標和框架,解決了建設什么樣的企業文化的問題。第二次大會,明確了公司企業文化建設的方向,系統闡述了建設以強化效率、精度、價值三個理念、提升學習、溝通、響應、改進四種能力為主要內容的學習型組織。第三次大會,我們提出營造以人為本的企業氛圍,構筑人才成長的事業平臺,實現公司與員工的共同發展。
(二)持續進行管理創新,健全一套與企業文化相匹配的管理制度與管理流程
企業文化在實踐中主要體現為企業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思考并不能使我們養成一種新的實踐方式,而具體的實踐卻可以幫助我們形成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寶鋼文化的核心內涵要在管理活動、管理制度、業務流程中得以體現。
寶鋼建廠初期就花8900萬美元引進當時日本的先進管理軟件,經過持之以恒的消化、吸收和發展,如今已經發展成具有寶鋼特色的管理模式。伴隨著文化創新,寶鋼持續進行管理創新,并以管理創新引導技術創新,達到保持競爭優勢的目的。
世紀之交,由于全球鋼鐵總量過剩、市場競爭日益加劇,迫使國際上一些著名鋼鐵公司在購買并重組的同時,尋找新的出路以提升競爭力,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像一股潮流在全球涌動。尤其是我們的主要競爭對手韓國浦項實施PI(過程創新)所帶來的效應,對我們觸動很大。為了提升寶鋼的核心競爭力,寶鋼從實際需要出發,引入了世界最先進、最前沿的管理理論和管理手段,實施ESI(系統創新)工程,率先在產銷系統進行流程再造。從美國引入6б管理工具,開展了精益運營的試點。與此同時,還推出了價值鏈管理以及企業誠信體系建設等一系列舉措。
2003年6月,為應對鋼鐵業上下游產業集中度快速提升以及鋼鐵業全球整合的現實變化,寶鋼適時提出了一體化運作的戰略舉措,并逐步推行大宗原材料集中采購和集團公司總部職能機構的扁平化管理。上述舉措,賦予寶鋼嚴格苛求、學習創新和爭創一流的文化新的內涵。
(三)持續進行機制創新,造就一支與公司價值取向相一致、與公司戰略目標相適應的員工隊伍
企業文化建設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寶鋼嚴格苛求、學習創新、爭創一流的文化,只有同以人為本的理念緊緊結合起來,才能具有強大的、永恒的生命力。以人為本開展企業文化建設,涉及面很廣。寶鋼在長期積累的基礎上,提出深入推進“凝聚力工程”建設,從以下八個方面達到“凝聚人”的目的。
一是用事業發展凝聚人。按照企業發展需要制定和實施人力資源規劃,知人善任,具體為每一個員工提供施展才華的舞臺。
二是用制度創新凝聚人。深化企業勞動用工、人事和收入分配三項制度改革,突破人力資源開發的體制性、機制性障礙。建立健全員工激勵機制,特別是鼓勵創新的機制。
三是用真情服務凝聚人。以尊重人為出發點,建立健全了解人、關心人、提高人、規范人、激勵人和依靠人的工作制度,以達到凝聚人、促進員工和企業共同發展的目的。
四是用加強培養凝聚人。以優秀年輕人才和潛在人才為重點,開展職業生涯設計活動。大力倡導自主學習,創建學習型組織。大力倡導團隊精神,形成合力。完善具有寶鋼特色的人才培訓體系,深入推進“職工素質工程”。
五是用公平競爭凝聚人。擴大民主,唯才是用,不拘一格選拔人才。組織配置和市場機制相結合,注重競爭上崗。
六是用靈活管理凝聚人。剛性機制與柔性機制相結合。嚴格管理與寬松和諧的環境相結合。
七是用合適待遇凝聚人。“合適”的前提是建立科學的績效評估體系。“合適”的含義是比照市場價格,建立合理的分配體系,把按績效分配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
八是用優秀文化凝聚人。以上七點,歸根結底體現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我們強調要高度重視寶鋼文化的人格化。各級領導人員要率先垂范,在踐行寶鋼文化方面作出表率。
(四)持續進行黨建創新,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發揮中國企業的獨特政治優勢
企業文化建設工作與黨建工作密切相關。按照黨章規定,企業黨組織是黨在企業的戰斗堡壘,是黨在企業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國有企業黨組織發揮政治核心作用,圍繞企業生產經營開展工作。作為執政黨的基層組織,企業黨組織具有思想宣傳工作、組織工作和群眾工作優勢,這些優勢是中國企業的獨特政治優勢。一方面汲取人類文明成果,積極借鑒國外企業文化建設和企業管理的先進理念和方法;另一方面,努力發揮政治優勢,形成超越西方的更先進的企業文化和管理模式,這也是我們面臨的重大課題。
寶鋼黨建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的結合首先體現在宣傳思想工作中。各級黨組織運用各種形式大力宣傳寶鋼文化,樹立了曾樂、孔利明等一批先進典型,編寫了寶鋼發展史和寶鋼故事,開展了寶鋼文化研討,使寶鋼文化日益深入人心。寶鋼通過黨建創新促進企業文化建設,集中體現在發揮黨員弘揚寶鋼文化的先鋒模范作用中。凡是要求廣大員工做到的,要求黨員特別是黨員干部帶頭做到;同時,要求黨員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做引導員工的工作,起帶動作用。自1994年以來,寶鋼開展了創建“三高一流”(覺悟、技能、業績高于群眾,爭創一流)黨員隊伍活動,取得了明顯成效。
寶鋼企業文化建設,有力地促進了寶鋼的改革發展。2003年,寶鋼的經營業績令人鼓舞。完成粗鋼產量1987萬噸,完成利潤131億元;營業收入達到1204億元,有望進入世界500強。寶鋼面對新的外部環境、新的開放格局和新的競爭機遇,我們將以新一輪發展目標為導向,承前啟后,因勢而為,主動適應。下一步我們要做的就是要將已有的競爭優勢進行系統科學的整合、強化,培育新的競爭優勢,特別是大力發展具有寶鋼特色的企業文化優勢。寶鋼將發揚嚴格苛求的精神,堅持走學習創新的道路,為早日實現“辦世界一流企業,創世界一流水平”的目標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