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海運集團做強做大主業,打造世界最強航運集團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海運集團做強做大主業,打造世界最強航運集團

文章來源: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發布時間:2004-12-03
中國海運集團:做強做大主業,打造世界最強航運集團
趙威
一家特大型國有企業,1997年組建以來,總資產從250億元增加到600億元,總收入達到原來的7倍以上,經濟效益由當時的虧損近2億元變為實現利潤85億元――這就是中國海運集團公司7年間創造的驚人成績。請聽中央臺記者趙威的報道:做強做大主業,打造世界最強航運集團。
“通過這個跟蹤系統,它能準確掌握船舶最新動態,比如說,現在我們投入了三條全世界最大的8500箱位船,一條是亞洲號,現在它航行在釜山離開后到洛杉磯的路上。”中海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黃小文,提起他們集裝箱船隊7年跨越的三大步,連說“沒有想到”。從白手起家到2000年進入世界前20位,2003年進入世界前10位,今年在香港H股上市,成為全球市值第5位的班輪公司。在國際航運界權威機構的排行榜上,中海集裝箱運輸公司的收入利潤率排名第一。在中國海運集團內部的收入和利潤總額中,僅集裝箱運輸一項,便撐起了半壁江山。
“集團成立以后,既要做大,更要做強。”中國海運集團總裁李克麟在受命組建中海集團之初,便確定了向大型化、規模化、專業化方向調整船隊的思路。“因為集裝箱運輸可以帶動很多相關產業,而且可以使辦公現代化。我們確立主力船隊以集裝箱為主,油輪、貨輪我們也積極發展。”
憑著對航運市場準確的分析判斷,中國海運集團接連做出一個個令同行贊嘆不已的決定:把幾十條已經沒有市場前景、虧損嚴重的散雜貨船改造成集裝箱船,彌補了我國沿海地區集裝箱運輸的市場空白;在國際航運市場低迷時,及時租賃、訂造優質、低價的集裝箱船,實行反周期運作,搶得市場先機。僅1999年一年,中國海運便連續開辟了四條到澳洲、歐洲、地中海和美國的遠洋干線,這在世界集裝箱運輸史上也是沒有先例的。
在上海浦東朱家門碼頭,記者登上了剛剛靠岸的中國海運集團“振奮7號”貨輪。
記者:呂船長,咱們這是一條運煤船,把什么地方的煤運到這里?
呂船長:山西的煤經火車運到秦皇島,我們從秦皇島運到上海朱家門碼頭,主要是給上海電力燃料公司運的煤,用于發電的。
作為一家國有企業,中國海運集團在我國煤電油運形勢緊張的情況下,今年上半年及時從國外航線抽調運力100萬噸,支援沿海地區的電煤運輸。目前我國東南沿海地區電廠80%的用煤都是由他們承運的,從來沒有發生過因運輸跟不上而停機、停電的現象。在中國海運集團總裁李克麟的心中,已經瞄準了更高的目標:
李克麟:“未來發展目標,中海進入世界一流航運企業,中海集裝箱船隊在2010年進入世界前3位,我想一定能達到這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