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進一步搞好國有企業 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神華集團公司改革與發展紀實
光明日報:進一步搞好國有企業 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神華集團公司改革與發展紀實

文章來源:光明日報 發布時間:2004-12-09
進一步搞好國有企業 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神華集團公司改革與發展紀實
溫源
神華集團是1995年成立的國有大型煤炭企業,當時黨和國家為解決煤炭供不應求,特意批準建設了這一跨世紀工程。在不到10年的時間里,其煤炭生產銷售量從不足500萬噸迅速提升到去年產銷量雙雙突破1億噸,成為國內首家億噸產煤企業,創造了中國煤炭發展的新紀元。目前神華的營業收入在全國最大500家企業中排名第34位,資產保值增值水平位列中央特大型企業前茅。
回顧9年多來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神華之所以能夠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實現跨越式前進,乃是源于它在每次改革與發展的緊要關頭,做出了富有科學性與前瞻性的戰略選擇,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高產高效出佳績
與多數計劃經濟條件下成長起來的煤炭企業一樣,神華開發初期也面臨著環境惡劣、設備落后、人才短缺等問題。然而資源上的優勢以及世界上日新月異的采煤技術,使神華領導層迅速做出了以科技帶動生產力的戰略性決策,提出以打造高產高效建礦模式為支點,積極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使企業邁上高速增長的軌道。
神府東勝煤田是神華的重要基地。為了盡快將資源優勢轉變為生產優勢和效益優勢,1999年,集團開始對神東礦區進行技術挖潛改造,通過在礦井開拓、井下運輸、頂板支護、快速掘進、生產工藝、自動化控制等各個方面的技術創新,把信息化、自動化作為提高“雙高”建設的關鍵,在開采、掘進、機械、運輸、通風、安檢6個系統全面實現遙測、遙控、遙訊自動化控制。經過幾年的建設,神東公司已經建設了一批高產高效的礦井群,一井一面的生產能力均達到1000萬噸/年,從2000年起已連續4年實現千萬噸級的增長;去年煤炭產量增長高達2000萬噸;全員工效也由1998年的9.65噸/工上升為今年的100噸/工以上。
按照傳統的建礦理論,一個年產幾百萬噸煤炭的礦井建設要長達5-8年。神東公司引進世界先進的建井技術,合理布置井下各生產系統和地面設施配套系統,把建設新礦井時間逐漸縮到1-2年左右。投資3.95億元、年產千萬噸的楡家梁礦,僅用10個月的時間即告建成。一般來說,普通煤礦綜采月度推進200-400米,為確保高產高效,神東公司創造性地運用連續采煤機進行掘進,最大限度地發揮掘進效率,月進尺2000米以上,最高達到3200米,從根本上改變了采掘失調現象。
科技創新使生產力要素激活,也給安全生產帶來了保障。幾年來,神華集團沒有發生3人以上重大人身傷亡事故。在原煤產量連續增長的情況下,事故發生率卻逐年下降。神東礦區原煤生產百萬噸死亡率2003年下降到0.12,遠低于當年國有重點煤礦1.08的平均水平,達到世界先進采煤國的水平。
持續延伸產業鏈
神華集團的煤炭生產基地主要位于陜北和內蒙古南部地區,與最大的煤炭需求市場沿海發達地區相距甚遠。要實現建設跨世紀能源基地的目標,就必須擺脫單純資源開發的老路,延伸產業鏈,逐步形成礦、路、電、港、航五位一體的模式,發揮產、運、銷一條龍的特殊優勢,走可持續健康發展之路。
為解決神華煤運輸制約和運輸成本高的問題,從1998年起,集團加快鐵路和港口建設,并于2001年底全線貫通神木黃驊鐵路,提前三年建成黃驊港一期工程并投入運營。為神華集團帶來相當可觀的經濟利益。
近兩年,神華集團又相繼完成了神朔、朔黃鐵路的復線建設和黃驊港二期工程。鐵路、港口能力的提升,為集團注入了發展后勁。穩定的供應,可靠的運輸,也提高了神華的品牌信譽度。
1998年至1999年,煤炭業開始下滑,市場供大于求。為有效緩解銷售壓力,提高抗風險能力,神華集團開始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構建電力板塊。1999年集團成立了國華電力公司,并先后斥資購買和建設了綏中、北京一熱、臺山等電廠,通過市場機制建立新型的煤電關系,形成集控股型和經營型于一體的新型煤電企業。神華集團公司的電廠主要燃用神華煤,為集團形成穩定的內部煤炭消費市場。隨著電力板塊的快速滾動發展,不僅使用于發電的內部煤炭消費市場不斷增大,電力也成為集團效益新的、穩定的增長點。目前國華電力公司正在運行和在建電廠裝機容量已近1000萬千瓦,2003年燃用神華煤超過1000萬噸。
未雨綢繆搶先機
我國是一個多煤少油的國家。站在國家安全戰略和能源戰略發展的高度,早在1997年,神華集團就開始著手進行煤炭液化項目的各項研究,勇敢探索走新型煤炭工業化道路,積極促進我國能源結構調整,發展神華煤制油第三個核心能力板塊。
2000年2月,國務院批準神華集團投資建設我國第一個工業化的煤炭液化廠,規模為500萬噸成品油,投資250億元。目前,神華煤制油項目所涉及的工藝技術問題和重大技術方案均已得到解決和落實。神華煤直接液化項目已于今年9月份開工建設,2007年將建成投產第一條生產線。目前一個國內投資規模最大,科研基礎設施最完善的煤制油研究中心已在上海落戶,計劃通過3-5年的努力,建成世界上一流的煤液化領域研究機構。2005年7月,日處理6噸煤炭、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煤液化工藝開發裝置,也將在上海吳涇工業園區投料試車。
煤炭、電力、煤制油(化工)三大板塊的戰略發展框架的形成與發展,使神華集團億噸煤炭銷售的三大市場將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神華集團從成立至今,已經歷三屆班子。領導幾經變化,但是集團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改革和發展的方針始終沒有改變?!耙驗檫@是神華集團可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是構成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機制、文化與精神的延續,”神華集團董事長陳必亭說:“如果說變,也只是步伐節奏變得更快,資產結構變得更好?!?/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