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運報:栽下“梧桐樹” 引來“金鳳凰” ----聚焦青島港報道之一
中國水運報:栽下“梧桐樹” 引來“金鳳凰” ----聚焦青島港報道之一

文章來源:中國水運報 發布時間:2004-12-20
栽下“梧桐樹” 引來“金鳳凰”
----聚焦青島港報道之一
謝宗惠
走進青島港,那世界最先進的高大橋吊正在裝卸來自世界各地的集裝箱;那能停靠20萬噸級船舶的礦石碼頭,正把“遠涉重洋”的鐵礦石源源不斷地輸向堆場;那科技含量極高的糧食碼頭,只需點擊計算機,就可以接卸船上數萬噸的散裝糧食……
青島港近年來的發展令人刮目相看:
自1988年以來,港口吞吐量從2000多萬噸增至去年的1.4億噸,今年將突破1.6億噸;集裝箱從2萬多標箱增至去年的424萬標箱,今年將突破500萬標箱。現在,集裝箱航線達90余條,每月集裝箱班輪有430班。目前已有7家世界500強企業來港落戶,不久,還將有更多的世界級客戶與該港建立伙伴關系。10多年來,青島港累計向國家上繳各種稅費54.6億元,為國家凈增108.2億元優良資產。
若問青島港為什么會發展得這樣快,為什么世界著名的港航企業愿與其攜手合作,為什么國內同行視其為學習的楷模?青島港人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你:“不栽‘梧桐樹’,引不來‘金鳳凰’”。
在不斷飛躍中提升
上世紀80年代末青島港僅有2萬標箱,不甘落后的青島港首先瞄準代表世界先進方式的集裝箱業務,采取短平快方式,加快集裝箱裝卸能力的建設。在幾年時間內一鼓作氣改造了5個集裝箱泊位,使裝卸能力達到80萬標箱。1995年,該港抓住日本大地震致使神戶港陷入癱瘓之機,發展成我國大陸港口第一個國際集裝箱中轉港,再次實現了質的飛躍。根據國際集裝箱化發展趨勢,該港開始在新港區建設前灣二期、三期大型集裝箱專用碼頭,使集裝箱船舶靠泊能力從第三、第四代提升到第五代、第六代。今年8月30日,青島港成功靠泊了8500標箱的集裝箱船“中海歐洲”輪。他們即將全面完工的前灣三期工程,將建成7個世界級的可停靠12000-15000標箱超大型船舶的集裝箱專用泊位,成為有世界上岸線最長、泊位最深、橋吊設備最先進、裝卸效率最高、陸域縱深最寬的集裝箱專用碼頭。
從“曬太陽”到賺回8個碼頭
青島港20萬噸級二期油碼頭,是國家決定用資3億元專為原油出口建設的。80年代末建成后,由于無油出口,碼頭不能投產,風吹雨淋日曬使得銹蝕嚴重。為不讓它閑置,該港在加強看管保養的同時,積極向上級部門呼吁。在國家有關部委的支持下,1992年底原油碼頭通過國家正式驗收。由于無油可運,碼頭仍不能啟用。為從根本上解決這一難題,根據我國原油需求形勢分析,該港又決定對碼頭進行返輸(加輸入功能)改造,使原油能進能出,同時下決心建油罐。他們先后籌資16.2億元,用8年時間,分5期建設了180萬立方米油罐群。使碼頭從1995年開始接卸進口原油,由當年的進口100多萬噸,發展到去年的1704萬噸,到今年11月底,累計接卸進口原油達到10139萬噸,創收24.3億元,相當于賺回了8個原來的碼頭。
成為我國北方最大礦石中轉港
上世紀80年代,青島港只能接卸1至2萬噸級的鐵礦石船舶,年吞吐量100萬噸。10多年來,該港緊跟礦石船舶大型化的發展變化,適度超前進行碼頭建設改造,先后對老港區進行了拓寬航道、浚深泊位、增加設備等改造,使靠船能力擴大到5萬噸級;又與南非ISCOR公司合作,將一個年通過能力50萬噸的泊位改造成年通過能力600萬噸的10萬噸級礦石專用泊位,一舉成為我國北方最大的礦石中轉港。1996年以來,隨著礦石進口量的急劇增長,他們又租用了兩艘20萬噸級海上過駁浮吊,形成海上過駁平臺,能夠接卸20萬噸級的超大型礦石船,大大提升了港口能力。在多年論證的基礎上,經國務院批準,該港又籌資18億元,采用亞洲最先進的設備,建設了20萬噸級兼顧30萬噸級的礦石碼頭,使原先接卸鐵礦石要用9個泊位、1000多人的工作,現在被一個碼頭、139人替代了,并且晝夜卸率由1萬噸提高到10萬多噸。碼頭投產后,20萬噸級的船舶接踵而至,今年2月28日,還成功靠泊了全國實載量最大的30萬噸級“大鳳凰”輪。到今年8月13日,已接卸進口鐵礦石1億多噸。
有多大船 就有多大碼頭
10幾年來,青島港籌資上百億元,建成投產了5大工程7大碼頭,進行了70多項重大技術改造,使其煥發了青春。現在,該港擁有了目前我國最大的集裝箱、鐵礦石、原油碼頭、國際一流的煤炭、散糧碼頭,在我國沿海港口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中央調度室和EDI信息中心及沿海港口唯一的國家級技術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這就是青島港種下的“梧桐樹”,它引來了五湖四海的商家、貨主,帶來了滾滾的貨源,也帶來了利潤。如今,世界上有多大的船舶,青島港就有多大的碼頭。在不久前召開的國際港口大會上,該港還被譽為“21世紀的希望之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