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東風汽車公司 發布時間:2005-05-20
東風貝洱的三大變化
“2004年,零部件事業部成立了東風貝洱這一合資企業,國際性戰略合作取得積極進展。”中村克己總裁在“東風有限”第一次員工代表大會上總結過往成績時如是說。
從去年4月份合資以來,東風貝洱在三個方面發生明顯變化:產品結構在變,內部管理在變,人員的觀念在變。
變化之一:產品結構更加多元化
對零部件廠家來說,面對嚴酷的競爭,除了努力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必須不斷推出新產品,跟上整車發展步伐,才能立于不敗之地。今年,該公司董事會決定投資近億元人民幣用于新產品開發和武漢工廠的建設。
力爭為盡量多的整車配套,是東風貝洱的努力方向。對于雪鐵龍B53新車型和國產化標致307車型,東風貝洱捷足先登,已經爭取到為這兩個車型配套包括殼體、暖風、壓縮機、冷凝器、蒸發器、后組鼓風機等在內的空調系統以及自動、手動控制面版、管路接頭等多個項目。
重視主機廠的配套工作,并不意味著放棄其它配套市場。該公司為標致307、賽納、畢加索等車型配套的鋁散熱器已經開發完畢,試樣件已送神龍公司試裝;為富康、愛麗舍等車型配套的銅散熱器的設計開發工作已進入收尾階段。一件件凝聚著全體科技人員辛勤汗水的新產品伴著新公司成長接踵而至。
今年一季度,東風貝洱成功開發出10余個新產品。
變化之二:基礎管理水平提高
東風貝洱把東風好的傳統和德國企業先進經驗有機結合起來,從現場改善、突出重點項目和合理化提案等方面進一步強化基礎管理。他們長期堅持現場整理整頓,讓職工真正樹立起改善無止境的理念;在每個車間都推行目視管理板制度,每天如實填報當日生產任務、現場改進等方面的情況,使一線的管理更加直觀而有序;把生產會和QCD推進會放到現場開,以利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近一年來的堅持改善,使現場的管理水平較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在原材料價格飆升、主機廠不斷要求零部件降價的情況下,通過不斷的改進改善來降低產品成本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從去年年初開始,東風貝洱結合實際,定下中冷器芯子裝配機、低熔點水室生產、散熱器焙燒爐更換等35個改進改善項目,一步一步按計劃推進實施。僅中冷器芯子一項改進,年降成本就超過160萬元以上。技術部門在材料工藝改進上下功夫,節省費用近80萬元。與此同時,該公司根據中長期事業計劃和年度KPI目標值,組織各職能部門和生產車間廣泛開展合理化改善提案活動,累計提出水室模具沖壓工藝改造、主片掛錫線上錫槽托架改進等10余項建議,逐一進行實施,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今年,東風貝洱將在總結以往有益經驗的基礎上,著力在推進方針目標和進一步加強現場管理上下功夫,注重內制成本和生產物流的改善,發動全員通過合理化提案的形式參與到企業的各項改進改善工作中。目前正在推進中的兩個重點項目是降低產品漏水率和現場持續改善。在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漏水率在原來基礎上降低了5%。
變化之三:更新觀念也是生產力
隨著合資重組步伐的步步深入,人們的觀念也在發生改變。僅去年下半年,東風貝洱就有17名準直接人員服從改革的需要,走向一線生產崗位,勞務工在原來的基礎上凈減60人,人力成本得到降低。因職能的變化,有部分中層管理者被降級。他們以大局為重,坦然走上新的工作崗位,真正實現了干部能上能下。
薪隨崗變,每個崗位都有KPI指標,而指標的完成情況直接與收入掛鉤。東風貝洱構建以EVA薪酬分配為主的新的工資分配制度,先通過崗位描述讓員工知道自己的職責有哪些,肩上承擔的KPI指標是什么。然后以崗效工資制、管理及專業崗位KPI工資制、項目工資制等形式進行分配,把按勞分配落到實處。
在新的機制下,員工們學知識、學技術和鉆研業務成為一種自覺行動。公司盡可能向全員提供更多的學習和培訓機會。針對一線的具體情況,東風貝洱還在每個車間增設訓導師崗位,促進青年工人迅速成長。
目前,東風貝洱有20余人參加的英語口語培訓班已結業。其中的8名優秀學員被選拔出來進行進一步強化學習。同時,該公司還為外方學習漢語創造條件。這些措施使中外員工語言交流障礙減少,工作更加默契和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