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05-05-31
利用市場杠桿 發揮區域優勢
中石化長煉公司調整結構尋找效益
近兩年,原油價格一直在高位震蕩,處于長江原油運輸最上端的長煉,運價高,沒加工規模。而中國石化集團長嶺煉化公司利用自己離市場近、二次加工能力強的優勢,根據市場變化及時調節生產,變被動市場為主動市場。
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長嶺煉化公司就提出煉油生產以“精耕細作”為主題的“四精管理”,在做精煉油裝置、煉制方案精打細算上有許多積極探索。他們加強裝置改造,以面對原油性質變化,提高催化裝置應對加工高硫、重金屬含量高原油的能力,改造重整、焦化裝置提高二次深加工能力。
長嶺煉化公司運用計算機PMS購買原油,取得很好效果。統一采購后,長煉對不同性質的原油分貯分煉,品質好壞的原油調和煉制,在質差原油價差較大的情況下,合理采購差質原油,進行摻煉。
長嶺煉化公司對30多年來所有加工過各種不同性質的原油,都建立較為詳細的品質分析和數據庫,并據此制定出符合裝置特點的生產運行圖。同時組織技術力量,對進廠原油進行生產分析評價。發現差異立即采取措施。在“料盡其用,吃干榨盡”的總原則下,粗細搭配,均勻摻煉。根據自有17套裝置的特性,該吃“細糧”的吃細糧,該吃“粗糧”的吃粗糧,以達到裝置效益的最大化。
長嶺煉化公司依托自己的催化劑生產廠,多年來堅持在對各種原油分析評價后,有針對性地調整所用催化劑的精度。所謂“一廠一劑”、“一油一劑”的催化劑產生方案正是源于這里。由于長期加工品質較差的原油,設備腐蝕程度較大,長煉充分利用設備研究所發明的專利產品,在提高設備抗腐蝕能力的同時,加強設備腐蝕探傷的檢測,并具有一套帶壓維護的能力,較好地保證了設備向長周期、減少非計劃停工的方向發展。
在保證中國石化集團規定產品質量和產品及時交庫的基礎上,長嶺煉化公司千方百計搞好高附加值產品的生產加工。利用珠江三角洲三苯、丙烯、液化氣需求大的特點,加工上從“宜芳則芳、宜烯則烯”著手,多產液化氣,多產高標號汽柴油,同時,不失時機地深挖自身潛力,開發各種市場需求的新產品。
長嶺煉化公司充分發揮自己所在區域貼近市場的優勢,利用長期在周邊市場建立的信息網絡,每天都有數百條各種產品市場需求變化信息的反饋,建立了一套“提前一周預測,周分析、周調整”的運營機制。同時,全面實施預算管理,從效益測算出發,把握每天、每周、每月預算進度效益和對比分析,做到“以日保周、以周保月、以月保年”,步步緊扣地完成效益指標保證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