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材宋志平:大力發展節約型建材工業
中建材宋志平:大力發展節約型建材工業

文章來源:中國建筑材料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05-09-27
中國建材集團總經理宋志平論大力發展節約型建材工業
黨中央、國務院提出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這對我國建材工業來說,既是機遇,更是挑戰。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建材行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我國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材料生產國家和消費國家。主要建材產品水泥、平板玻璃、建筑衛生陶瓷、石材和墻體材料等產量多年雄踞世界首位,我們掌握著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大型建材成套技術裝備出口已經在國際市場上成為后起之秀。同時,建材產品質量不斷提高,能源和原材料消耗有所下降,各種新型建材不斷涌現,新型墻體材料的比重已由1995年的16%提高到現在的40%左右。但是,同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要求,同發達國家相比還很不足。面對著能源和礦產資源的限制,建材工業的發展必須進行戰略性的轉變。建材工業應該在多年來發展綠色建材、節能建材、建立循環經濟的基礎上,進行更為深刻的思考,確立節約型建材工業的發展取向。
發展節約型建材工業,必須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資源開發與節約并重、把節約放在首位的方針,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核心,以節能、節水、節材、節地、資源綜合利用和保護環境為重點,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實現經濟增長的根本性轉變,使建材工業成為與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的資源節約型和生態友好型產業。
發展節約型建材工業的三大任務
在建設節約型社會中,建材工業的地位和作用將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發展節約型建材工業,包括三個方面的重要任務。
首先,發展節約型建材工業要為建筑節能創造基礎條件。建材工業是一個和建筑業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的行業,兩者已一并列入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從市場角度看,建筑業是建材業的最終用戶,建材行業產品的77.37%用于建筑業。目前我國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積高達16億—20億平方米,但新建建筑中95%以上仍屬于高耗能建筑,單位建筑面積采暖能耗為氣候相近發達國家的3倍左右,我國建筑能耗已占全國能源消耗的近30%。如果建筑節能工作仍維持目前狀況,到2020年建筑能耗將達到10.89億噸標準煤,僅空調高峰負荷將相當于10個三峽電站滿負荷發電。大力發展建筑節能刻不容緩。
中央領導同志提出,要鼓勵節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建設。建設部有關文件提出,到2010年,全國城鎮新建建筑實現節能50%,新建建筑對不可再生資源的總消耗比現在下降10%;到2020年,北方和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和特大城市新建建筑實現節能65%的目標。推廣節能建筑,降低建筑能耗,包括設計、施工等多方面的因素,但基礎條件是建材工業要圍繞“建筑節能”這個主題,大力增加建材制品的比重,為建筑業提供標準化、部品化、集成化的建材產品。各種建材制品要性能優越、質量可靠、施工方便、產品配套、價格合理、符合建筑施工標準和規范。為達到建設部確定的節能目標,2010年,新型墻材的產量占墻體材料產量的比重至少要達到55%,建筑應用比率要達到65%以上;2020年則分別要達到80%和90%。同時,建筑節水、省地、節材等方面也對建材行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滿足新形勢下建筑業的發展要求,是建設節約型建材工業的首要任務。
其次,發展節約型建材工業是建立循環經濟的重要環節。傳統意義上,建材行業是能源、資源消耗型行業,但是建設循環經濟為建材行業賦予了新的生機,建材行業是利用各類廢棄物最多、潛力最大的行業。目前,我國建材工業消納了大量的工業和建筑廢棄物,如利用煤炭行業的煤矸石燒磚,用電力行業的粉煤灰作為水泥的生產原料與混合材,生產粉煤灰磚和纖維水泥外墻板,脫硫石膏生產石膏板,用冶金產業的各種高爐礦渣生產礦渣水泥、制成礦棉吸音板等,同時建材產業還處理了相當部分的城市垃圾,甚至部分有毒有害廢棄物都可以在水泥回轉窯等建材工業窯爐中得到有效的消納和利用。據統計,目前全國建材業每年消納和利用的各類固體廢棄物數量在4億噸左右,約占全國工業部門固體廢棄物利用總量的80%以上。同時目前仍有17億噸煤矸石、20億噸赤泥和大量磷石膏等有待建材行業利用。建材行業成為整個社會實現資源循環的一個關鍵環節,是國家發展循環經濟的重點產業。建設節約型社會、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為建材工業提供了新的機遇和更大的發展空間,使建材工業的發展進一步融合到整個經濟、社會和環境協調發展的系統中。建材工業在與礦業、建筑、電力、冶金、化工、交通和環境等國民經濟重要產業的全面協調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發展節約型建材工業改造傳統建材工業。以礦業加窯業為產業特征的傳統建材業,目前尚屬資源、能源消耗型產業。我國建材行業萬元產值耗煤2.7噸、消耗礦山資源逾100噸、排放二氧化碳20噸,是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的1.5倍—2倍;年能源消耗總量為2.4億噸標準煤,礦產資源消耗近40億噸,居全國各行業前列。就總量平均而言,水泥、平板玻璃、陶瓷磚、衛生陶瓷等主要建材產品單位能耗高于世界先進水平50%、68%、150%、200%。去今兩年,煤電油運以及原材料的緊張已成為牽動行業發展的突出問題。如何減少能源和資源的消耗,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和資源利用效率,同時減排降污,保護環境,使建材產業成為節能、節水、節材、節地的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產業,已成為一個重大任務擺在了建材行業面前。雖然目前建材行業已在淘汰落后生產工藝、推廣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提高綜合利用效率、形成全行業的節能環保意識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但距離建設節約型建材工業的更高要求還有不小的差距。
發展節約型建材工業要取得四方面突破
要完成三大任務建設節約型建材工業,必須取得四個方面的重大突破。
首先,在技術進步上要有新突破??茖W技術的發展是解決建材行業面臨的緊迫問題、實現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改革開放以來,建材行業科技水平已有較大提高,建材技術、裝備已由引進、吸收逐步向創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方向發展,行業科技進步與創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但就總體科技水平而言,與國際接軌的產品和技術僅占10%—30%,技術進步的潛力非常大。例如在水泥生產中淘汰立窯落后生產工藝,大力推廣新型干法預分解技術,使新型干法水泥產量從2004年的占全國總量的33%達到2010年的70%,就能實現節煤1200萬噸,回收粉塵800萬噸,節約燃油30%。以建材工業在發展綠色建材、開展環保節能改造等方面已取得的成績為基礎,以節約能源、資源為中心,以提高資源利用率、固體廢棄物利用率和降低污染物排放為目標,加強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同時將行業技術進步與其他相關行業的發展相銜接,實現產品與技術的系統化、配套化,發展節約型建材工業將大有可為。
產業結構調整要有新突破。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建材工業總體上“大而不強”,“大”指產量大、企業數量大、職工人數多、資源和能源消耗大;“不強”則主要體現在生產規模、生產技術和產品結構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有著相當大的差距;同時,行業集中度低、企業分散、產業結構不合理,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現代工藝與落后工藝并存,傳統建材工業在部分產業中還占據主導地位。這些問題說到根本上是產業集中度不高,生產集約化程度太低。要建立節約型社會,建材行業必須圍繞落實科學發展觀,在結構調整上取得進一步突破,大力推進戰略性資源整合,加強企業重組,提高行業集中度和集約化程度,在建材行業內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以提升產品技術、質量和制造規模為手段,通過整合資源和市場,推進建材行業走上質量、效益、優化結構的發展之路。
產品結構調整要有新突破。首先就產品標準來說,目前我國建材產品與建材制品的標準與國際標準相比較還存在一定差距。雖然水泥、建筑陶瓷等主導產品的標準基本已與國際接軌,國家現行標準中已有20%—30%等同采用或引用國際標準,但在建筑內外保溫體系等領域,因起步較晚,我國同發達國家存在著較大差距。其次,建材工業不能只停留在生產制造半成品材料的層面上,必須向制品化、部品化、標準化、集成化發展。目前,我國建材產品的部品化、系列化水平與國際水平相差較遠。國內大部分建材產品是以半成品形式提供給建筑單位,制品所占的比重太低,即使大型建材企業也以生產半成品為主。為此,要發展節約型建材工業,必須在產品結構調整上取得新的突破。
政策法規體系建設要有新突破。發展節約型建材工業是一項系統工程。如果沒有強有力的政策法規體系作保障,企業難以自覺地為治理污染、回收廢舊產品而支付巨大成本、減少自身收益,發展循環經濟也無從談起。國內外的實踐已充分證明,健全的法律法規是建設節約型社會、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保證。美國、日本及歐盟等工業發達國家和地區先后制定和頒布了嚴格的法規,按照“排放者負擔”的原則,通過收費、課稅等手段,有效實現了廢棄物的資源化、減量化和無害化,并以補貼形式支持建材環保企業,資助清潔生產技術和再循環技術研究的開發應用。近來,我國已相繼出臺了多項推進建設節約型社會、發展循環經濟的法律法規,形成了良好的社會氛圍,樹立了注重社會整體效益的觀念,這對建材工業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要建設節約型建材工業,需要相關政策進一步的完善配套,在研發、制造和應用等環節上,通過稅收、投資、信貸、標準、補貼等手段予以引導,需要建筑、環保等各方面的協調配合,從而形成“政府主導、市場推進、法律規范、政策扶持、科技支撐、公眾參與”的運行機制。
中國建筑材料集團公司要發揮好引領作用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提出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要求,在國家發改委和國務院國資委的安排指導下,不久前,中國建筑材料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建材集團)代表建材行業,和石油、電力、石化等行業的16家國有大型企業一起,在人民大會堂簽署了《中央企業資源節約承諾書》。今后,中國建材集團將繼續在發展取向、技術和產品標準、行業整合等方面發揮骨干作用。
中國建材集團是中國新型建材工業的開創者,經過二十余年的不懈努力,使新型環保建材產品在我國從無到有發展了起來,在推廣新型建材取代秦磚漢瓦上取得了可喜成績。2002年,中國建材集團提出了“善用資源、服務建設”的產業發展理念。隨著中央提出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中國建材集團進一步明確了發展節約型建材工業的指導思想,并在實際工作中貫徹執行。
作為科技先導型的建材產業集團,中國建材集團聚集了以中國建材科學研究院為核心的12家我國建材行業一流的科研設計院所,擁有中國建材行業雄厚的技術實力。圍繞發展節約型建材工業的目標,集團加強技術創新,在節能降耗技術的開發和應用、礦產資源規劃開采和低品位原料的應用、粉塵、污染物和溫室氣體降低排放等方面,均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高應用價值的成果。如玻璃熔窯的富氧燃燒、純氧燃燒等先進技術;水泥生產的可燃廢棄物資源利用和低溫余熱發電技術;利用工業廢棄物生產石膏板、水泥外墻板、礦棉吸音板、麥秸定向刨花板、綠色優質低堿水泥等技術和成套裝備。中國建材集團積極參與我國《水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等降低污染、改善環境的政策、法規和標準的制定。同時,為了大力促進建材產品向制品化、部品化、標準化、集成化的發展,中國建材集團與三家跨國集團合作開發了工廠化制造房屋技術,在節能省地型住宅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今年5月與合肥市政府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擬在合肥市率先建成“生態人居城市”,加快我國節能省地型住宅建設的步伐。
為了提高建材行業的生產集約化程度,中國建材集團發揮中央大型企業的控制力、影響力、帶動力,承擔起引領行業整合、帶動結構調整的重任。近年來,在國資委和中國建材工業協會等單位的支持下,十余家具有代表性的大中型企業相繼進入中國建材集團,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院和中國輕工業機械總公司兩家中央大型企業也重組進入中國建材集團成為全資子公司。通過自我發展與資源整合相結合的發展模式,中國建材集團水泥業務迅速進入中國前三強;石膏板、礦棉吸音板、復合材料業務居中國第一,玻璃纖維業務亞洲第一,在整合行業存量資源、提高行業集中度、促進行業結構調整上發揮了引領示范作用。
我國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時代命題賦予了建材產業和建材企業新的歷史性發展機遇,建材行業應該抓住機遇,迎頭趕上,實現建材工業新的更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