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陵石化公司調整產業結構 構筑核心競爭力
巴陵石化公司調整產業結構 構筑核心競爭力

文章來源: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06-04-10
巴陵石化公司調整產業結構 構筑核心競爭力
目前,巴陵石化公司在建的國內首套年產萬噸級SEBS(氫化SBS)新裝置即將全線開車。這套裝置,是同時被列為國家“863”計劃和總部“十條龍”的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建設這項工程,是巴陵石化公司調整產業結構,做精做強鋰系聚合物、環氧有機氯等核心業務,構筑核心競爭力的舉措之一。
變“指頭經濟”為“拳頭經濟”
由于歷史原因,過去巴陵石化公司可謂典型的“小而全”,共有各類裝置54套,能生產10大類48個產品,平均每套裝置年生產能力僅5000噸。裝置規模小、技術含量低、生產“大路貨”、競爭力差、虧損嚴重。
近年來,該公司堅持“主業突出、有進有退”原則,狠下決心集中資源強化優勢業務,逐步退出劣勢領域。先后關停了小己內酰胺、苯酐等15套規模小、消耗高、虧損嚴重的裝置,退出錦綸和滌綸領域,對年虧損高達1.6億元的原化纖廠實行了改制退出。通過縮短戰線,凸顯主業,形成了以一個基礎(化工原料型原油加工裝置)、三大拳頭(鋰系聚合物、商品環己酮、環氧有機氯系列產品)為核心的產品格局。巴陵石化公司成為國內最大的鋰系聚合物、最大的商品環己酮以及惟一成龍配套的環氧有機氯系列產品生產企業。
目前,巴陵石化已基本完成了產品結構的嬗變——由單純追求數量多、門類齊全的“指頭經濟”變成了技術含量高、市場占有率高、附加值高的“拳頭經濟”。
調整挖潛成龍配套
巴陵牌環氧有機氯系列產品生產猶如“長龍”,環環相扣,相互依托。為發揮從燒堿氯產品到環氧樹脂的成龍配套優勢,該公司在結構調整上大做文章,實施技術改造系列工程。
隔膜堿裝置由于設備老化、工藝落后、安全隱患多,一度被列入停產“黑名單”。去年,他們籌資900萬元對裝置進行技術升級,全部采用DCS系統控制,減輕了操作勞動強度,提高了裝置安全系數,燒堿年產能可達4萬噸。
年產過萬噸的環氧樹脂裝置是在消化和吸收國內外生產技術的基礎上優化和改進的“精品”。通過對關鍵部位進行重點優化和技術創新,實現了產能增加、結構優化、質量提升、成本下降,贏利空間得到拓展,年增銷售收入近2億元,增效近1000萬元。
該公司全套引進的年產2.4萬噸環氧氯丙烷裝置含氯丙烷和氯丙烯兩個單元,其生產的氯丙烯占據國內同類產品市場的“半壁江山”。去年,通過對裝置進行改造,巴陵牌氯丙烯總產能超過5.3萬噸,產品質量能全面滿足農藥、有機化工、精細化工及醫藥等各行業的要求,裝置改造直接增效逾千萬元,企業在國內同行業的“龍頭”地位進一步鞏固。
通過結構調整,巴陵石化公司的環氧樹脂專用化、系列化、功能化生產技術和環氧氯丙烷清潔生產技術等開發也取得了重大進展。他們開發出的光固化涂料專用環氧樹脂,可完全頂替同類進口產品,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僅半年時間就新增利潤115萬元。同時,自主開發的高附加值的鄰甲酚醛環氧樹脂新產品質量達到進口同類產品水平,完全能頂替進口,市場前景看好,去年創效1000萬元。
創新讓亮點更亮
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SBS裝置,近年在結構調整中,成功實現了產量“五級跳”:1萬噸、3萬噸、5萬噸、7萬噸、12萬噸。該公司每次對裝置的動態結構調整,都有自主開發的新技術和新產品作為技術支持,技術進步對效益的貢獻率逐步增加。目前,他們已實現了5條生產線可同時生產不同牌號SBS的目標,最大限度地滿足了不同用戶在不同的時段里對不同牌號產品的需求,裝置生產完全走上了市場化軌道。
巴陵石化把持續提高SBS質量的方向定位在與世界同類優質產品媲美上,對影響產品質量的“瓶頸”問題進行招標攻關,解決了產品“黃變”和熔融指數難以控制等國際性難題,產品的主要技術指標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根據國內道路瀝青特點研制開發出針對性強、用量少、成本低的多個牌號的SBS專用道路瀝青改性料,在多個重點道路建設項目中得以成功應用,打破了國外產品壟斷。
在呈多元化、輻射式發展的產品結構調整中,巴陵牌SBS用途也得到廣泛拓展,至今已衍生出40多個牌號的混合粒料系列產品,產品應用覆蓋了制鞋行業、道路瀝青改性、塑料改性、防水卷材、黏合劑等多個領域。與此同時,巴陵石化公司還自主開發了技術含量高、附加值更高的SIS(苯乙烯—異戊二烯)新產品和更適宜聚合物改性的SEBS新產品工業化生產成套技術。
在持續創新這一巨大“引擎”的拉動下,巴陵石化已成為國內SBS生產線最多、能力最大、品種和牌號最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鋰系聚合物生產企業,擁有處于世界先進水平的鋰系聚合物及其催化劑綜合技術。去年,巴陵牌SBS總產量達14.4萬噸以上,生產能力僅次于美國科騰聚合物廠(18萬噸/年),位居世界第二。